21独家丨奶牛业亏损面超80%:从更高层面调控仍存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实习生韩畅 武汉报道
奶牛养殖业或许到了历史最严峻时刻。
7月3日,在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发出了类似感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的观点支撑是,奶牛养殖业行业亏损面超过80%。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在2024年5月,奶价3.34元/kg,同比下降0.55元/kg(全成本下降0.31元/kg),公斤奶利润空间是奶牛体系记录以来首次进入负值。本轮调整周期严峻程度超过2016—2017年,行业亏损面超8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种趋势还在加剧。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第2周,主产省生鲜牛乳价格3.00—3.30元/kg,同比下跌13.4%,完全成本3.50—3.7元/kg。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整个市场都在等待变革。
因此,李胜利建议,在2024年适当压缩奶牛产能,增加淘汰母牛约30万头,每天减少8000吨奶才能大幅缓解产能过剩。此种思路很明显是借鉴了生猪产能调控。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行业政策制定人士处了解,基于奶牛业规模相对生猪规模依旧有限,存在市场化解决可能。由此,是否从更高层面推进宏观调控仍然存在争议。
李胜利建议,借鉴生猪案例,适当压缩奶牛产能。本报记者贺泓源/摄
供需失衡
奶牛养殖业如此亏损背后是,供需严重失衡。
当前,需求侧继续下滑。尼尔森数据显示,2021-2023年,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同比分别为7.9%、-6.5%、-2.4%。在2024年5月,乳品全渠道增速为-1.4%,线下渠道增速为-3.5%。作为对比,同期,饮料全渠道增速为10.8%,线下渠道增速为9.6%。
在细分品类更是如此。李胜利提供数据显示,2023年,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同比-13.9%,较2022年的-4.6%降幅进一步扩大。在2024年一季度,龙头乳企液态奶销量下降约6%。
与此同时,供给侧则继续扩张。
李胜利透露,2019—2023年牛奶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2023年牛奶产量4197万吨,比2018年增加1122万吨,平均每年增加224万吨,人均占有量提高近8kg。2024年一季度牛奶产量增长5.1%。
导致的结果是龙头乳企将大量原奶喷粉。
据李胜利调研,2023年2月,龙头乳企平均每天喷粉的生鲜乳达到1.08万吨,占收奶量的17%左右。2023年5月,每天喷粉生鲜乳在4000-5000吨。2023年7月,乳企对奶源的限量收购在10%左右。9-10月由于双节备货乳企已经基本不喷粉;10月下旬-11月预计每天喷粉1000-2000吨,2023年过剩生鲜乳量超过200万吨。
此种局势已经对行业巨头营收造成影响。
财报显示,2023年,蒙牛营收986.2亿元,增长6.5%;归母净利润48.1亿元,同比下滑9.3%。蒙牛增收不增利背后因素就包括,3.23亿元的奶粉库存冲销,以及旗下联营公司现代牧业净利润同比下滑68.9%。
奶牛业头部公司受到的冲击更明显。
2023年,优然牧业营收186.9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亏损10.5亿元。现代牧业营收134.6亿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滑68.9%。
到了2024年,随着供需进一步失衡,原奶喷粉更激烈了。
据李胜利调研,2024年4-5月,龙头乳企平均每天喷粉的生鲜乳达到2万吨,约占收奶量25%。2024年6月底喷粉的生鲜乳下降到约0.8万吨/天,约占收奶量的11%,2024年生鲜乳过剩情况显著高于2023年。截至2024年6月,龙头乳企奶粉库存量不低于30万吨。
如此境况导致的结果还包括,淘汰牛价格大幅下降。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淘汰母牛价格从2021至2022年的25元/kg下降到2023年的18元/kg,24年下降到12-14元/kg。一头700千克的成母牛淘汰价格从15000元下降到7700元。奶公犊从4000-5000元/头下降到500-1000元/头。
这进一步挤压行业利润,结果就是前文提到的亏损面超80%。
供给侧改革
由此,李胜利呼吁进行宏观调控。
他建议,在2024年适当压缩奶牛产能,增加淘汰母牛约30万头,每天减少8000吨奶才能大幅缓解产能过剩;2024年上半年估计全国去产能每天压缩了近4500吨原奶,去产能预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此种思路很明显是借鉴了生猪产能调控。
2024年3月1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与2021年9月《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相比,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除此之外,仍按照生猪产能调控要求,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在区域区间幅度做了变化。总体来看,为了解决生猪供给过剩,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但需注意的是,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政策制定者处了解,基于奶牛业规模相对生猪规模依旧有限,存在市场化解决可能。因此,是否从更高层面推进宏观调控仍存争议。
另外,李胜利建议推动奶牛场与乳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包括社会牧场与乳企签订长期稳定的合同关系,有条件的牧场依靠政策和区域优势发展奶农办加工、品种特色养殖,新建牧场争取与乳企的加工厂实现股权绑定,深化利益联结机制。
同时,他建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资金周转紧张奶牛场的资金支持力度。李胜利还指出,加快修订完善产业政策,化解奶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包括修订常温奶标准推动使用生鲜乳,放宽奶牛场自主加工销售乳制品的政策限制。
此外,他建议明确新建大型奶牛养殖场配套饲草料地相关标准,提高种养结合比例。最后是在技术方面,加大淘汰低质奶牛,将成母牛:后备牛比例提升至60:40,通过种养结合、均衡营养等技术措施,将公斤奶饲料成本控制在1.8-2.0元。
客观上,奶牛养殖业巨头也已开始行动。
在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优然牧业董事会主席兼总裁袁军透露,公司强化专业技术增值,深化管理,升级现场标准与流程,过去一个阶段运营效率与效益都有较好提升。
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表态,要坚定成本领先策略。澳亚集团首席运营官兼执行董事杨库指出,要适当控制牛群规模,降低生产每公斤牛奶的现金成本,保障牧场现金流资产投入。要与上下游客户建立长期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
嘉立荷牧业董事长徐宝梁提到,要通过区域布局战略调整,科技创新种业协同,运营管理质效双增,降本开源两头齐进等措施助力奶业高质量发展。首农畜牧董事长、总裁乔绿指出,实现降本增效,就要降低公斤奶成本,包括降低饲料成本和降低兽药成本。要降低日常管理成本,包含团队解决问题的速度、团队执行方案的到位程度、奶牛日常的应激程度等。
不能回避的是,解决原奶过剩,更关键在于扩大需求。这是乳业当下的核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