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马集团苏杰峰: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氢能商业化落地最快的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朱可鑫 上海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主要欧洲核心市场需求疲软,原材料与能源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作为国际市场连接技术领域和流体处理技术的头部企业,诺马集团近些年来不断需求新的增长点和潜力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为谋求新的战略突破,这家德国制造企业正加快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将增长重心转向中国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诺马集团全球产品总监苏杰峰(Jean-Francois SURLEVE)
6月18日,诺马集团全球产品总监苏杰峰(Jean-Francois SURLEVE)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的氢能源尤其是氢能重卡,是诺马集团当前十分看好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中国在氢能产业链上的政策密度与投入强度不断加码,从顶层设计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城市群示范到产业集群成型,氢能正加速从“试点”迈向“规模化”。并且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补能效率高、续航性能强的清洁能源,氢能被视为重载运输、干线物流、港口牵引等场景的理想能源。
“我们的产品大多属于关键流体连接系统,现在只需要在现有平台上进行小幅优化和调整,就可以拓展到氢能源应用中。”苏杰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种平台兼容性是我们布局中国氢能市场的重要优势,可以实现以小改动撬动大市场。”
据苏杰峰介绍,诺马集团目前已在中国市场实现氢能产品的小规模交付,尽管仍处于初步阶段,但客户反馈积极。“随着产业链逐步完善、加氢设施加速落地,未来10年至15年将是氢能源真正释放商业潜力的关键窗口期。”
然而,在真正迎来规模化应用前,氢能这条赛道依旧布满挑战。
“安全性与成本,是眼下必须直面的两道关卡。”苏杰峰认为,氢气作为高压易燃气体,对系统的密封性能、耐压强度及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从加氢设备到关键部件的制造,当前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整体成本仍偏高。
不过,苏杰峰对于氢能的应用前景以及氢能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进程,充满信心。“在中国,无论是氢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本地化制造,都在快速推进。我个人判断中国很可能会成为全球氢能商业化落地最快的市场。在此背景下,诺马集团也希望在中国率先验证产品、积累经验,为全球其他市场提供样板。”
为此,诺马集团加快中国的本地化布局。
“当前,公司主要采取‘德国研发+中国共创’的双轮驱动模式,在保持德国总部技术优势的同时,强化与本地客户的联合开发能力,确保产品贴合本地工况与标准。”苏杰峰介绍,针对氢能系统的高压连接、安全密封等关键环节,诺马也与中国检测机构协同推进认证,提升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适配性与落地效率。
“我们希望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力度,与本地客户、政府、研究机构共同推动氢能源从示范走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苏杰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