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中国市场:耐克销售下滑,阿迪达斯“高调”进击丨运动变局

admin 阅读:40798 2025年10月18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实习生李音桦

某种程度上,世界运动鞋服产业史就是耐克与阿迪达斯的竞争史。

激战中国市场:耐克销售下滑,阿迪达斯“高调”进击丨运动变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耐克崛起之前,全球运动鞋服呈现德、美、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包括以阿迪达斯、 PUMA为代表的德国品牌,以New Balance、匡威等为代表的美国品牌,和以鬼冢虎为代表的日本品牌。

耐克的突起,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1980年,耐克在北美份额第一次超过阿迪达斯,达到50%。

同期,阿迪达斯因运动时尚风潮推进滞后而低迷,90年代起高度重视并持续发力运动时尚潮,并1996年推出Originals复古系列,从而拉动品牌复苏。1994年起,阿迪持续保持20%以上增速。再加1998 年收购萨洛蒙品牌,收入规模再上台阶。自此正式进入耐克与阿迪达斯双雄争霸的行业格局。

激战中国市场:耐克销售下滑,阿迪达斯“高调”进击丨运动变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到中国市场,亦是类似态势。

在很长时间范围内,都是耐克与阿迪达斯之争。但在2017年以来,安踏、李宁、FILA等品牌快速崛起,阿迪达斯跌势尤其明显。在2024年,阿迪达斯在华市场占有率已经低于耐克、安踏与李宁。

激战中国市场:耐克销售下滑,阿迪达斯“高调”进击丨运动变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眼下,阿迪达斯正在“高调”夺回中国市场。

国内前十大运动品牌中,国产品牌数占50%。数据来源:欧睿,长江证券/制图

耐克乏力

客观上,耐克在华业绩乏力是明显的。

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最新财季,耐克大中华收入同比下滑10%至15.12亿美元(约合107.75亿元人民币)。分渠道看,Nike Direct同比下降12%(数字渠道同比下滑27%,门店同比下滑4%);批发下降9%。跑步品类表现较好(高个位数增长),但客流下滑、促销环境激烈及清仓库存压力持续影响复苏。

“大中华区市场面临结构性挑战,本季度业务下滑10%。季节性销售持续低于预期,需加大投入以保持市场秩序。”在业绩会上,耐克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贺雁峰(Elliott Hill)说。

市场竞争加剧,是耐克在华销售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耐克自有店与合作门店客流量均较上年同期下滑,导致当季销售率下降。大中华区数字渠道仍属促销密集型市场,消费者在本地平台购物周期延长,折扣力度加深。”业绩会上,耐克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马修·弗兰德(MatthewFriend)称。

背后是两方面因素,整体市场承压与国产品牌崛起。

事实上,国内运动市场正在遭遇增长压力。9月,匹克董事长许景南在内部会议上提到,匹克内销直营板块自年初以来持续亏损,仅1月至7月就累计亏损逾1.3亿元,期间还不得不转手三个分公司。由此,匹克选择实行阶梯式降薪,最高降幅达50%。

在行业价格战下,上半年,安踏毛利率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至63.4%。当期,安踏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9%至70.31亿元。不包括由亚玛芬上市事项权益摊薄所致的利得,安踏集团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同期,李宁营收同比增长3.3%至148.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0%至17.4亿元。

另一头,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也让耐克相对丧失了溢价权。

“我们在产品上,与耐克已经没有差距了。区别在营销。”有头部国产品牌负责研发的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

知名户外品牌凯乐石的创始人钟承湛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珠三角是全球制鞋的技术中心,这带来了技术突破,基本上最顶尖的鞋子都在东莞研发的。“我们没有把产品分为成三六九等,直接就是赛事级。其实是用高维度打了别人的全维度产品。在用高品质的产品卖正常产品的价格,这是种性价比加质价比。”他说。

“高调”阿迪

阿迪达斯却在前述境况下“高调”进击。

这也体现在多方面。在今年二季度,阿迪达斯营收同比增长2.2%至59.52亿欧元(约合496.25亿元人民币)。若不考虑Yeezy影响,增速为12%。

其中,大中华区成为阿迪达斯业绩增长主要动力。当期,大中华区收入同比增长11%至7.98亿欧元(约合66.53亿元)。从营收来看,大中华区占比13.4%,仅次于欧洲(33.6%)、北美(22.5%)市场。

更关键的是,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营业利润率达到22.7%,高于欧洲市场的21.9%,北美市场的12.8%。

与业绩回暖同步的是,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CEO)比约恩·古尔登(Bjoern Gulden)的频频访华。2025年10月12日,他连续两年出席上海市咨会,今年是首次以正式会员的身份参加。这是古尔登担任阿迪达斯CEO三年来的第四次访华。除了参加上海市咨会,古尔登还在北京拜访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高志丹。

显然,古尔登想把中国市场的方方面面都给“打通”。在国际环境起伏的当下,德国企业阿迪达斯,似乎显得相对有主动权。

客观上,无论对阿迪达斯还是古尔登个人来说,中国市场都有着战略意义。

在市场困局下,2023年初,古尔登上任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

中国市场则是阿迪达斯困局中的明显一环。在Yeezy产品停售及种种事件影响下,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业绩连续8个季度(2021年二季度-2023一季度)营收下滑。

从市场占比来看,欧睿数据显示,在2021年,阿迪达斯在华市场占有率达到15%,在2024年已跌至8.7%。作为对比,耐克市占率从18.1%跌至16.2%,保持了第一位置。安踏市占率从9.8%增至10.5%,排名第二。李宁市占率从9.3%增至9.4%,排名第三。

就古尔登看来,大中华区市场回暖,与他的放权政策息息相关。古尔登提到,现在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有95%是“中国制造”,在设计上也逐步实现了中国原创。而在明年,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总部将入驻上海西岸中环,新总部可容纳逾1500名员工。

但要看到,阿迪达斯在华高增速,也与其基数相对不高有关。

从在华单季度销售来看,耐克超过了阿迪达斯近38亿元,且阿迪达斯市场占比与2021年依旧存在明显差距。

竞相放权

事实上,耐克也在加大在华投入,来达到恢复市场目的。

“体育是我们在华制胜的关键路径。我们的团队正加紧制定全品类体育产品的统一规划,并将部分零售空间升级为特色体育体验中心。鉴于中国境内拥有超过5000家单品牌门店,这项转型既需资金投入,也需要时间沉淀。”贺雁峰称。

马修·弗兰德亦提到,大中华区重点任务是通过运动主题门店概念革新、优化商品组合提升零售端品牌辨识度、减少合作伙伴渠道陈旧库存比例,从而改善季节性销售趋势。

客观上,在产品及品牌上,耐克依旧有着优势。比如,其跑步业务在中国市场取得高个位数增长。

回到贺雁峰本人来看,某种程度上与古尔登类似,他也是临危受命。

贺雁峰于2024年10月14日入职,并担任耐克集团董事会成员和执行委员会成员,不少高管跟随贺雁峰的步伐“回巢”。在截至2024年11月30日的财季,耐克营收123.5亿美元(约合880.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7%;净利润同比下滑26%至11.6亿美元(约合82.66亿元人民币)。在最新财季,耐克营收同比增长1%至 117亿美元(约合880.5亿元人民币)。

显然,庞大中国市场也是耐克拯救业绩的核心。

重用中国高管便是应对策。2024年10月11日,耐克对外披露了对董炜的最新任命,她将担任耐克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并担任ACG品牌全球CEO。董炜于2005年加入耐克中国,过去十年间,她出任耐克全球副总裁、耐克大中华区总经理。

另外,耐克特别提到,其将加强打造全球子品牌ACG,以更好切入户外运动市场。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董炜表态,将以更大力度加强在中国的投资。

如此调整意味着,董炜在耐克大中华区与耐克集团层面的话语权都更高了。她就任ACG品牌全球CEO,亦能感受到耐克对于中国户外市场的重视。

由此,在阿迪达斯的“高调”进击中,耐克的对策显然是大力应战。当然,他们都面临着国产品牌崛起的现实压力。

这代表着,国内运动市场竞争走向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