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与上市公司回购给力 港股仍有上行空间

admin 阅读:42245 2025年11月05日

  南向资金持续大幅加仓港股市场,是港股市场今年以来最大的增量资金来源。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1.27万亿港元,创年度净流入额历史新高。截至11月3日,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合计回购金额超1460亿港元。

  在南向资金大幅流入和港股上市公司积极回购的带动下,港股市场今年以来表现亮眼,截至11月4日收盘,恒生指数累计涨逾29%,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逾30%。

  近期,港股市场出现一定震荡。机构人士认为,当前港股市场仍然主要是依靠流动性驱动,短期港股或延续震荡走势,中长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南向资金与上市公司回购给力 港股仍有上行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创纪录

南向资金与上市公司回购给力 港股仍有上行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市场。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12753.21亿港元,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创历史新高。其中,8月15日单日净流入358.76亿港元,创单日净流入纪录。在今年以来南向资金交易的198个交易日中,出现净流入的交易日有166个,占比超八成。从月度流入金额来看,南向资金均保持月度净流入,其中1月、2月、3月、4月、7月、8月、9月净流入金额均超1100亿港元。

南向资金与上市公司回购给力 港股仍有上行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持仓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南向资金持股数量为5525.19亿股,较2025年初增加867.34亿股;持仓市值为6.29万亿港元,较2025年初增加2.71万亿港元。

  行业方面,南向资金对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行业持仓市值居前,分别为15135.25亿港元、13086.04亿港元、8918.34亿港元。此外,南向资金对医疗保健行业持仓市值超5300亿港元,对通信服务、能源行业持仓市值均超4400亿港元。

  个股方面,南向资金持仓腾讯控股超过6500亿港元,持仓阿里巴巴-W超过3600亿港元,持仓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海洋石油均超2000亿港元,持仓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汇丰控股、美团-W、中国银行均超1100亿港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对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昊天国际建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增持数量居前,分别为68.96亿股、52.02亿股、50.27亿股、45.95亿股、31.33亿股。此外,大市值的阿里巴巴-W、美团-W、腾讯控股、中芯国际、招商银行均获南向资金加仓,增持股数分别为11.99亿股、5.32亿股、0.79亿股、5.99亿股、6.29亿股。

  截至11月3日,近一个月,南向资金加仓金融、能源、通讯服务行业金额居前,净买入金额分别为255.73亿港元、112.20亿港元、95.67亿港元。个股方面,近一个月,小米集团-W、中国海洋石油、美团-W受到南向资金青睐,被净买入金额居前,分别为67.02亿港元、57.06亿港元、49.43亿港元。

  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表示,年初至今,南向资金强劲流入,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的年度流入新高,成为支撑港股市场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南向资金的定价权在边际与结构层面持续提升,从成交占比看,南向资金日均成交占港股主板成交的比例,已从2024年底的约25%一度攀升至最高接近40%,目前虽略有回落,但仍稳定在30%左右,较去年底有明显提升,凸显其对港股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港股上市公司已回购超1460亿港元

  除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外,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购也是港股市场资金面的重要支撑。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今年以来共有239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回购操作,累计回购金额达1461.89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256家港股上市公司合计回购2221.47亿港元的规模,今年回购总额同比下降超三成,回购股数亦有所减少,但参与回购的公司数量并未明显下降。

  从已真金白银实施回购的港股上市公司情况来看,科技和金融板块的上市公司是回购主力军。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今年以来腾讯控股以609.65亿港元的回购规模稳居榜首,累计回购约1.22亿股;汇丰控股位居第二,累计回购302.57亿港元,回购股数为3.30亿股;友邦保险以176.93亿港元的回购规模位列第三,回购股数为2.92亿股。此外,中国宏桥已回购金额为55.82亿港元,中远海控已回购金额超30亿港元,快手-W已回购金额超21亿港元,药明生物、太古股份公司A均已回购超16亿港元。

  消费领域的上市公司回购明显增加。安踏体育已回购金额为16.85亿港元,回购股数为1966.42万股;周大福已回购金额为15.73亿港元,回购股数为1.23亿股;百胜中国已回购金额为11.61亿港元,蒙牛乳业已回购金额超5亿港元。

  刘刚表示,港交所2024年6月推行库存股改革,允许上市公司将回购的股份作为库存股持有而非强制注销,提升了企业积极性和回购效率。下半年预计回购金额或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在1000亿港元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回购是一个重要的积极信号,往往表示公司对于盈利能力增长和盈利质量改善的信心,有助于维护公司价值;同时也能够向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提振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后续发展的预期。

  中长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的背景下,从市场层面来看,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截至11月4日收盘,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上涨29.37%、25.83%、30.22%,领涨全球主要市场。行业板块方面,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行业板块全线上涨,原材料业、医疗保健业、信息科技业领涨市场,分别累计上涨121.47%、70.81%、45.22%,金融业、非必需性消费行业均累计涨逾30%,涨幅最小的公用事业行业上涨6.11%。

  从估值层面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1.89倍,相较年初的8.96倍有一定提升。

  对于港股市场,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表示,相比于全球主要指数而言,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是为数不多的当前市盈率低于历史平均值的指数,存在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当前港股市场仍然主要是依靠流动性驱动,外部流动性环境不确定可能导致港股短期以震荡为主。”张夏认为,中长期来看,随着美国降息周期开启,美联储缩表进程结束,中美宽松政策有望共振。南向资金和外资都将在低利率环境下流入港股市场。港股作为全球估值洼地,估值修复空间很大。因此,港股中长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表示,美联储10月降息已落地,市场获利了结压力增大,港股或延续震荡走势。

  “港股上涨行情仍未结束,经过此前调整再度迎来布局良机。”方正证券策略分析师朱成成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有进、韧性较强,同时政策利好不断释放,A股、港股市场信心显著回升。此外,南向资金仍在持续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叠加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港股流动性环境也有望进一步受益。

  配置方面,杨超建议关注以下板块:三季报表现超预期的板块有望补涨;随着市场风格切换,前期涨幅较低的红利资产关注度提升;根据“十五五”规划建议,政策重点提及的科技板块、消费板块有望获得资金青睐。

  张夏表示,短期可以重点关注红利、有色金属等方向;逢低布局互联网科技板块。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