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家公司回购股份改注销,面值退市“被动式护盘”占比仅两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7月25日,永泰能源以筹划重大事项为由停牌。
前一日,该公司股价最低跌至1.01元,但是在午间扩大回购规模、将回购股份改为注销等利好的带动下,永泰能源最终反弹至1.1元附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实际上,单纯依靠增持、回购的“护盘”效果有所减弱,市场上将回购股份用以注销,以提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的案例正在增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共有重庆钢铁、普邦股份等18家A股公司宣布变更回购股份用途,普遍是将原本用于股票激励改为注销。
其中,存在面值退市风险的公司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多,股价低于1.3元的上市公司仅有4家,占比只有22%左右,绝大多数公司并无面值退市或市值退市风险。
后续,如果类似股份注销案例进一步增加,对于其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个不错的消息。
注销“疗效”明显
在永泰能源停牌前,A股市场上已出现类似案例。
7月17日,海印股份大跌9.47%,最终收于0.86元,连续17个交易日低于1元。
当日晚间,该公司公告,以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为由进行停牌,不过海印股份给出了更为计划收购的标的资产、交易对手方和交易方式等更多细节。
相比之下,永泰能源的情况不如海印股份那般紧急。
7月24日开盘,该公司开盘大跌,全天振幅达9.82%,最低触及1.01元价位,距1元面值退市红线咫尺之遥。
但是,永泰能源的反应非常迅速。当日午间,公司公告,将原本1.5亿元至3亿元的股份回购规模增加至5亿元至10亿元,同时将回购股份用途由“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拟变更为“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
上述利好“疗效”明显,24日午后公司打开跌停,到收盘时已由1.01元回升至1.1元。
同时,永泰能源还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对外罕见地发布了一份“关于维护公司股价告全体股东信”。
在这份股东信中,永泰能源对自身业绩与基本面进行介绍的同时,还预计2024年下半年公司业绩将高于2024年上半年和2023年同期水平,公司业绩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公司高度重视股价维护工作,将本着对全体股东、对公司认真负责的态度,全力采取各项措施,全力维护好公司股价,推动公司股价不断提升。在此,恳请全体股东坚定对公司的信心,与公司一同努力,同舟共济、共克难关。”永泰能源表示。
实际上,永泰能源的经营数据不错。从2020年算起,该公司已经连续四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2020年、2023年更是达到44.85亿元和22.66亿元。
然而,永泰能源的股份数量实在太多了,高达222.18亿股的总股本,每股指标因此被大幅摊薄。
也正是这一原因,公司宣布将回购股份改为注销后,昨日公司股价能够给予相对积极的反馈。
案例环比增加
与前两个月相比,7月以来回购股份用途变更为注销的案例有所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月、6月发布变更公告的公司分别为11家、12家,7月至今则已增至18家。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近期二级市场的走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回购、增持等“常规护盘”效果减弱有关。
在上述18家公司中,1家已经敲定退市,重庆钢铁、永泰能源和普邦股份股价过低,存在面值退市风险。
进一步比较上述个股特点,可以看出一些共性。
首先,存在面值退市风险的几家公司,其维护股价的动作多是逐步加码,先从增持、回购着手,效果不明显后再将回购股份用途改为注销,比如重庆钢铁、普邦股份。
像永泰能源这类大幅提高回购规模,并将股份予以注销的案例,已经属于市场上比较有诚意的公司。
其次,以上样本公司普遍存在股本过大,盈利能力无法支撑的问题。比如普邦股份,该公司2023年净利润仅有0.14亿元,但是总股本却高达17.96亿股,对应每股收益仅为0.0077元。
这一背景下,要不是上市公司将自身利润规模做大,要不就是减少自身的股本数量,以提升每股收益等估值指标的效果。
从上述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将回购股份注销,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治本”的效果,虽然此前的股本扩张过程非一日之寒,短期内较小的注销规模难以明显提升每股收益,却至少开了一个好头。
除此以外,其他计划进行股份注销的公司,目前面值退市风险不大。
截至7月25日收盘,股价较低的广东明珠依旧高于3.5元,同时除了中银绒业外,其他公司总市值也都保持在20亿元以上。
不过,这类公司也面临着大幅下跌,甚至是破发后如何稳定股价的问题。
比如海兰信、安达科技,年初至今跌幅分别达到了47.55%和40.61%。再如2023年3月上市的涛涛车业,最新股价较发行价已经下跌近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