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坤新材IPO将二次上会,多个产品仍在客户验证阶段

admin 阅读:45864 2025年08月28日

  中国网财经8月28日讯 在被“暂缓审议”一个月后,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坤新材”)科创板IPO即将迎来二次“上会”。

  资料显示,恒坤新材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招股书称,报告期内,公司已量产供货产品包括SOC、BARC、i-Line光刻胶、KrF光刻胶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前驱体材料。同时,公司持续开发新产品,包括ArF光刻胶、SiARC、TopCoating等光刻材料和硅基、金属基前驱体材料均已进入客户验证流程,ArF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

恒坤新材IPO将二次上会,多个产品仍在客户验证阶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过,恒坤新材报告期内存在产品验证后无法实现批量供货的情况。比如格科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使用恒坤新材自产的BARC一段时间后,发现产品与其工艺不完全适配,因此选择向原境外供应商采购;赛莱克斯微系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尝试开发新技术路线,购买恒坤新材资产的SOC用于研发,但该技术路线未成功。

恒坤新材IPO将二次上会,多个产品仍在客户验证阶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另有客户M1,恒坤新材SOC产品性能未达到其要求,客户转向其他供应商采购,不过2024年恒坤新材与其开展其他产品合作,并向其供应BARC产品。

  作为科创板IPO公司,恒坤新材的“含科量”备受关注。2022-2024年,恒坤新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274.36万元、5366.27万元和8860.8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28%、14.59%和16.17%。

恒坤新材IPO将二次上会,多个产品仍在客户验证阶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截至报告期末,恒坤新材研发人员共54名,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15.56%,发明专利的数量为36项。不过,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的情况。在首轮问询时,恒坤新材被要求说明公司的生产经营是否依赖外来技术专利,是否具有自主创新和持续研发能力。

  2022-2024年,恒坤新材的销售费用金额分别为2981.26万元、3412.96万元和3406.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7%、9.28%和6.22%,其中业务招待费分别为185.07万元、179.07万元和182.59万元;管理费用的金额分别为5071.59万元、6576.51万元和8133.5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76%、17.89%和14.84%,其中业务招待费分别为321.16 万元、335.12万元和392.34万元。以此计算,恒坤新材业每年的业务招待费用均超过500万元。

  业绩方面,2022年-2024年,恒坤新材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和5.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8984.93万元和9691.92万元。2025年1-6月,恒坤新材的营业收入为2.94亿元,同比增长23.74%;归母净利润为4158.45万元,同比下滑5.71%。

  此次IPO,恒坤新材计划募集资金10.07亿元,分别投向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这两大项目的实施主体分别是大连恒坤和安徽恒坤。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