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披更加系统化
近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对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主要聚焦环境议题,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3个具体指南,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领域的实践能力,助力构建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生态。
近年来,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规则体系持续完善。新“国九条”提出,要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2024年4月12日,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今年1月17日,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指南》,包括“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结合上市公司重点难点问题和现阶段实践,为上市公司提供细化工作指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次修订基于《指引》要求,为上市公司编制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3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报告提供参考,不增加额外强制披露要求。修订新增的《第三号 污染物排放》《第四号 能源利用》《第五号 水资源利用》3个具体指南,体例结构基本一致,主要包括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和披露要点等内容。
这些指南详细解释了相关议题的常见风险和机遇,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导致的产能限制、化石能源开采难度增加等风险,以及新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引入水循环利用系统降低废水排放成本等机遇,并提供了披露数据的通用计算流程与方法。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性规定,以《指引》为细化强制性和底线要求、《指南》为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的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有助于引导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理念,提高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彰显优质公司投资价值。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随着具体议题指南的陆续落地,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将更加系统化,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形成差异化定价机制,具备高质量ESG表现的企业将获得更多资金青睐。长远看,这也将倒逼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最终促进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在政策持续有力引导下,上市公司可持续报告披露质量整体提升,合规性增强,实质性内容增多。截至6月底,共有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报告,整体披露率达34.72%,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另有612家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同时,上市公司可持续相关治理能力进一步夯实,67.27%的公司搭建了治理架构,63.93%的公司披露战略信息,44.01%的公司制定并披露了定量可持续相关目标。78.07%的公司开展重要性评估以确定重要议题,93.32%的公司披露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信息。
披露内容也更加翔实客观。99.25%的公司在报告中披露了量化指标,其中83.95%的公司披露了25个以上的量化指标。对于国际上重点关注的气候信息,62.07%的公司披露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类型,65.90%的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升明显。
此外,上市公司ESG国际评级表现明显提升。截至2024年底,沪深两市32%的公司MSCI ESG评级有所提升,其中全球领先评级(AAA级、AA级)的上市公司家数占比由5年前的0提升至2024年的7.2%。ESG表现的提升有助于展现上市公司良好形象,吸引中长期资金,对企业做好可持续披露形成正向激励。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