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文旅消费政策红利,安博凯基金收购苏州文旅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韶葵
9月21日,亚洲私募并购型投资基金——韩国安博凯投资基金(MBK Partners)对外宣布,旗下文旅管理平台海合安文旅作为重整投资人正式完成对原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全资收购,项目更名“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在此之前,海合安文旅已经入驻该项目近一年,并投资1亿元完成前期整改。
这座占地46万平方米(690亩)、位于阳澄湖国家级度假区的主题公园易主,标志着长三角文旅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转型,也成为了外资收购国内困境文旅地产项目的一个缩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周末的海合安阳澄半岛乐园。摄影:唐韶葵)
苏州工业园区官方平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接待客流超35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成为某短视频平台暑期全国热门旅游景区之一。
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分析指出,在我国内需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旅游消费作为大消费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正迎来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撑。从发放旅游消费券、提供金融惠民消费贷款,到多地景区推行门票减免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持续为旅游市场注入活力。在此背景下,近两年我国旅游消费热度快速攀升,这为文旅地产行业带来显著利好。
资本加码国内文旅产业
2025年7月,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更名为“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9月,安博凯投资基金宣布旗下海合安文旅完成对项目的全资收购。
据悉,海合安文旅自2025年初便筹备接手该项目,累计投入超1亿元推出三大核心产品,包括3万平方米的国内最大奶龙IP亲子主题区、以苏州科举文化为内核的《状元归来》实景沉浸秀,以及延长至夜间9点的“阳澄星光夜”夜经济体系,实现“全龄覆盖、全时运营”。
这一动作的大背景,是政府对文旅消费的政策扶持。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扩大服务消费政策措施。其中,文化和旅游部提出,消费月期间将发放超3.3亿元消费补贴,启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年行动计划,并协调中国银联、金融机构及平台企业推出消费券、支付满减、入境旅游消费便利等优惠;各地也将出台文旅消费专项政策。
苏州也借助“苏超”流量以及对地方文旅赋能优势,宣布在2025年8月-2025年11月期间,通过“苏新消费”平台定向发放夜间文旅消费券,直接刺激游客二次消费。
海合安文旅相关人士透露,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夜间运营的营收超出预期,已成为该乐园试运营期间重要收入来源。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安博凯投资基金旗下文旅平台,海合安已运营青岛、成都等四大极地文旅项目,形成“一城一IP”模式。此次布局华东,是其破解长三角文旅同质化、践行“与城市共欢乐”理念的关键动作,目标是融合苏州文化与湖滨生态,打造长三角首个湖滨沉浸式文娱目的地,助力阳澄湖度假区向世界级湖区迈进。
主题乐园方兴未艾
安博凯投资基金此次接手并非首次布局国内文旅产业。此前,安博凯投资基金曾以65亿元收购海昌4处极地海洋馆等资产。截至目前,安博凯投资基金旗下海合安文旅投资并运营管理青岛、成都、天津、武汉、苏州五地主题公园,近年来通过深耕主题化运营和在地化实践,探索出主题公园从 “封闭园区” 到 “城市生活链接者” 的转型路径,成为当地具有区域优势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宋红卫指出,从行业自身发展趋势看,文旅地产的运营核心已转向主题消费、沉浸体验、互动参与及模式创新。同时,人工智能(AI)技术的深度融入,进一步加速了行业的迭代升级,使其发展潜力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梳理安博凯投资基金过往在中国的投资经历,其操作属于当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困境投资模式:低价收购流动性危机中的优质资产,通过运营改造提升价值,待市场回暖获利。
安博凯投资基金在国内的文旅投资,并非盲目“扫货”,而是精准锚定资产价值、区域定位及业态互补扩容等特征。如此前收购海昌四大极地海洋馆(武汉、成都、天津、青岛),四大项目均具备 “运营十年+成熟客群+城市地标属性”。本次收购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虽然项目深陷运营困局,但却占据阳澄湖国家级度假区核心区位。由于项目与上海迪士尼共享地铁11号线两端,可辐射长三角高净值客群,适合打造“微度假”目的地地标。
宋红卫认为,当前资本市场正面临“资产荒”局面,房地产增量市场红利逐渐消退,未来不动产的核心价值将聚焦于资产运营收入。在此趋势下,寻找高价值的差异化赛道,成为社会资本近两年来的重要布局方向。而兼具消费属性与运营潜力的文旅地产,正契合这一市场需求。
当前国内文旅行业有大批低效存量资产待盘活,也亟需多元资本的介入。不过,外资在华收购新一线城市优质文旅资产,也并非全都能顺利落地,也有不少因资本更替频繁或水土不服导致项目运营失败的案例,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本水土不服、后续运营本土化、人才团队的稳定性等。有分析人士就指出,应建立类似本土市场化困境救援基金,助力优质文旅资产在本土资本支持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