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座城市夜间经济更嗨?24小时便利店数据揭秘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李果
哪些城市的夜间经济更具有活力?
一种观点认为,一座城市24小时便利店占比越高,其夜间经济越具有活力。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是,若便利店在夜间(18:00—次日6:00)销售额越高,越能激发从业者24小时营业的信心。如2018年,广州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部分24小时便利店的夜间经济营业额占比可达9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此,通过分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从2020年-2025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或能从一个侧面去观察国内城市的夜间经济活跃度。
11城24小时便利店数量占比超70%
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5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以下简称《2025报告》)。全国有40个城市纳入了该协会的调查名单中,《2025报告》指出,24小时便利店数量占比最高的城市是广州,达到78.0%,换句话说,在广州6600余家便利店中,有接近5150家便利店是24小时营业,足以可见当地夜间经济整体的活跃程度。此外,《2025报告》显示,成都、上海、厦门、海口、南昌的24小时便利店占比都超过70%,其余34座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数量占比未达到这一比例。
如果以70%为界限,那么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去观察,国内有多少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数量占比能持续性的保持在这个水平线之上?
通过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6份数据(2020年-2025年)进行梳理,共有11座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梳理占比超过70%。这些分别是广州、上海、成都、福州、海口、南宁、北京、莆田、温州、厦门和南昌。但仅有4座城市连续6个统计年度的24小时便利店占比都超过了70%,分别是广州、上海、成都、海口。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这些城市夜间消费的活跃程度,而从其他相关榜单的排名上看,广州、上海、成都和海口亦经常排名前列。
其中,广州和上海位列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近几年两座城市推出了多样化的夜间文旅消费活动,助推了夜间经济的发展。成都的酒吧、夜店及夜间餐饮业发达,为24小时便利店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海口在推进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背景下,在夜间经济领域持续发力,如将于12月1日起施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条例》指出,“允许在重点旅游区内设置通宵营业酒吧和娱乐演艺场所”,这或将为海口的24小时便利店带来进一步发展空间。
广州数量占比第一,成都增幅最大
国内的便利店高速发展期以2019年为节点。当年,商务部开始大力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工作,并指导各地以城市为单位启动相关工作,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此后国内众多城市都出台了涉及便利店的发展政策。如《广州市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更多国际知名便利店落户广州,便利店+餐饮休闲、便利店O2O(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无人便利店等新业态加速落地,助力全市打造15分钟便利生活圈。
为此,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19年和2025年发布的两份数据进行对比,可看出不同城市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城市24小时便利店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比可发现,24小时便利店数量占比提升最快的城市是成都,从2019年30%提高到了2025年的76.9%,升幅达到46.9%。同期,东莞提升了45.8%,青岛提升了30.4%,厦门提升了23.5%,杭州提升了22.9%,尽管广州的升幅不大,但在绝对占比上仍排名国内城市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20报告》显示,成都的24小时便利店占比达到了80%,是近6年内所有城市的最高值,此后5年再无一座城市突破。但成都近年来的便利店门店总量的增速有下滑态势,2020—2025年,分别为4.17%、0.40%、1.01%、2.0%、0.3%、0.6%,或表明成都的便利店市场规模正趋于饱和。
同样是《2020报告》中,北京的24小时便利店数量占比达到71.11%,但直到2025年的报告发布,北京再未达到70%的比例。
《2025报告》显示,40座城市中有14座的24小时便利店数量占比低于50%。大部分在中部、东北或西北,重庆的24小时便利店只有45.5%,但基于重庆的38个区县的特点,这一统计标准实际不能全面反映这座城市的特点,如果仅统计主城区或26个市辖区,占比会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