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大学堂”走进成都,助力在川企业稳健经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近期,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四川省期货业协会协办的“上期大学堂—从业人员强化班-期货公司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专班”在成都举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次活动,主要面向辖区内期货公司从业人员,旨在帮助各家会员单位系统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活动期间,上期所会员部、监查部、交割部和结算部等多个部门,围绕交易所的产业服务、监查业务市场服务、交割业务流程等作出详细介绍,并邀请恒力衍生品学院、广发商贸有限公司等期货机构专家,对如何帮助实体企业优化风险管理、生产经营进行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几家期货交易所中,上期所的交割量、交割金额均位居首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期所交割金额约占全市场六成,交割量约占全市场三成。
毫无疑问,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上期所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通过遍布全国的135家仓储企业、277个存放库点,将衍生品市场与生产、贸易和下游消费企业形成紧密联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宗商品相关企业,由于原料成本占比高,原料和成品价格波动剧烈,导致企业利润大起大落。”恒力衍生品学院院长管大宇指出,如何有效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帮助实体企业实现稳定经营非常重要。
以四川生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年产量达到10万吨级别的再生铝合金生产企业。
“受到有色金属价格波动、整体竞争加剧等多方原因,公司近些年盈利能力大不如前,毛利率仅有2%至3%。”生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为了保住现有的微薄利润,公司最终在当地期货公司的帮助下,通过套期保值等多种方式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五矿期货成都分公司总经理余瀚表示,针对不同的实体企业,公司将其分为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并结合不同产业链环节企业的锁定利润、快速变现、扩大规模等需求“对症下药”,来帮助其实现稳健经营。
比如上游资源开采和冶炼企业,虽然是天然空头,但是在实际运营中,除了通过期货卖出套保锁定销售价格外,还会结合市场行情灵活运用期权工具实现“保底+增值”。
部分国有企业,因为参与期货交易的品种、规模存在一定约束,则更倾向于运用风险相对可控的期权工具。
得益于产业服务能力的提升,过去几年五矿期货成都分公司产业客户迅速增长。
截至2025年9月,该公司日均权益规模较2021年增长超10倍,开户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0%以上。
“受西南地区产业布局影响,现有产业客户以新能源和金属行业为主,客户参与碳酸锂、铜、铝等品种交易。区域行业构成与公司全国布局形成互补,同时也凸显了西南地区新能源产业优势。”余瀚介绍称。
获得期货市场加持后,生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在谋求新一轮的产能扩张,并希望通过申请上期所交割品牌拓展自身的销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