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C加速渗透,储能“新蓝海”底色如何?

admin 阅读:52285 2025年11月13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实习生余名伟

AIDC加速渗透,储能“新蓝海”底色如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模型训练、推理规模扩大,GPU算力指数级提升,算力中心建设加速,超算、智算中心密集落地。

AIDC加速渗透,储能“新蓝海”底色如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业内多次提出,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在此背景下,AIDC配储场景正在全球市场加速渗透。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年至2030年,全球AIDC备用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高达80%。至2030年,全球AIDC与通用IDC备用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GWh。而绿电直供模式配套的新型储能整体市场规模将超300GWh。

AIDC配储与传统IDC备电有何区别?AIDC配储电池和供电架构有哪些新变化?中国企业何以撬动全球AIDC配储市场?《21新能说》栏目特邀南都电源副总裁刘成浩,围绕AIDC配储的前沿技术、市场观察与企业发展等核心议题深度解析,为理解算力时代的能源底座提供一线视角。

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资本市场火热的AIDC配储概念,这与过去的数据中心配储、电力配储在技术重心上有什么区别?

刘成浩:首先,AIDC的发展核心是算力大幅增加,而算力提升需要更高功率的服务器,进而要求更高功率的电源配置支撑服务器持续不间断运行,相应的配套也要随之调整。这是AIDC与传统通用数据中心对备电环节的核心差异。

其次,AIDC能耗极高,但很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电力短缺问题,结合新能源发展趋势,行业开始探索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电力供应,由此衍生出AIDC配储的新场景,即采用绿电直供+配储的方式作为电力供给。这是AIDC配储区别于传统电力储能的关键场景。

而在这两大核心场景中,也对应不同的产品需求。

一方面是备电侧的UPS加电池场景。传统数据中心就有UPS加电池的架构,电池主要起备电作用,比如突然断电或维修。此外,也在柴油发电机组启动前支撑供电,确保数据中心不中断运行。

但AIDC服务器功率大幅提升,从过去几KW到现在100多KW,未来可能达600KW以上,单柜功率是传统的几十倍,算力更是万倍级增长,所以对UPS功率、电池配置的要求也同步提升,需要电池具备更高放电功率、更短响应时间、更长后备时间。

锂电池凭借高功率密度、快速响应和可靠性,正迅速取代铅酸电池成为行业首选。由于三元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存在热失控风险,磷酸铁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替代三元锂技术路线。与此同时,固态电池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前夜,预计在未来2至3年内将逐步应用于高可靠要求的备电场景,成为下一代技术方向。

另一方面,是绿电直供场景。数据中心是高能耗单位,若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供电,需配套储能解决新能源间歇性、不稳定性的问题,确保24小时全年不间断供电。但这一场景对储能的要求极高,比如需要毫秒级响应速度,且储能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安全性要达到数据中心级标准。虽然目前仍在验证阶段,但未来潜力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很多用于电力的储能系统也提到具有高功率输出的能力,能否直接复制到AIDC配储的应用中?

刘成浩:不能简单复制,核心差异体现在在供电可靠性要求和场景适配性。

一方面是电力储能的定位,主要解决光伏、风电的出力平衡、电网冲击缓冲问题,应用场景是发电侧、电网侧或独立储能,对持续不间断供电的要求远低于数据中心。而数据中心的供电需24小时零中断,那么在“绿电直供+新型储能”的场景下是否将取代传统备电系统值得讨论。

我们认为数据中心对电力中断的容忍度极低,分钟级甚至秒级断电即可能导致重大损失,而目前绿电直供模式在瞬时切换与可靠性上仍存在验证周期。

另一方面是AIDC配储的核心要求,数据中心对供电可靠性有三重保障传统架构:双路/四路供电、UPS+电池、柴油发电机组。若用电力储能系统适配,需满足两个关键条件:一是毫秒级响应,二是极致可靠性,这是当前用于电力的储能系统未完全适配的。当然,随着技术验证推进,若绿电直供模式成熟,电力储能与AIDC配储的技术会逐步融合,但目前还需针对性优化,不能直接复制。

21世纪经济报道:我们注意到,近期英伟达宣布2027年起全面推行800V高压直流全面取代传统供电系统。AIDC配储向高压方向升级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从48V直接跳转到800V,而非其他电压等级?

刘成浩:800V高压直流方案的核心逻辑是为了适配服务器高功率需求。传统服务器用48V直流供电,功率小时没问题,但AIDC服务器功率大幅提升后,若仍用48V方案,电流会大幅增加,这意味着线缆、部件要更粗,不仅增加成本、占用空间,还会提升发热风险,降低安全性。

而800V方案将电压提升近20倍,电流可大幅降低,能缩小线缆直径、减少部件体积,同时提升安全性。因此,800V既能满足当前及未来AIDC服务器的高功率需求,又能基于现有锂电技术实现适配。

若选择更高电压,现有部件、运维技术还未完全适配,成本会过高;若选择中间电压,又无法充分解决48V的电流问题,所以800V是当前阶段的最优选择。此外,800V方案的思路是替代传统UPS+电池+柴油发电机组的复杂架构,简化供电链路,提升效率。但目前还处于初步方案阶段,需要实际项目验证。

因此,在高压直流架构逐步推广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短时、高倍率的锂电池备电系统仍是当前最优解。尤其在电压等级攀升、机位容量扩增的行业趋势下,目前传统AIDC备电系统采用的三重供电保障机制,能确保数据中心不间断运行,仍被视为高可靠场景下的首选解决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AIDC配储的市场增量如何?南都电源的业务增量与市场增速相比,表现如何?

刘成浩:首先,市场增量非常大,核心驱动是算力爆发,南都电源的业务增量也远超市场增速。华为2025年9月发布的其中《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球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2030年,通用算力增长10倍,AI算力增长500倍。算力增长意味着数据中心能耗、电源需求大幅增加。具体到高压锂电需求上,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高压锂电需求约20GWh,2030年将超100GWh。

其中包括新建AIDC配储以及传统数据中心锂电替代铅酸的趋势加速。若2030年后数据中心全面绿电直供,储能需求将超300GWh。

但这取决于多重因素。

一是取决于锂电的高压直流技术、固态变压器的应用和验证是否顺利;二是各个国家对于绿电比例政策;三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和应用程度是否符合当前预测;四是全球不同地区的数据中心建设采用何种供电的解决方案。这些因素都或将影响市场规模的预测。

目前,南都电源业务增量远超市场增速。我们在2025年的订单较2024年增长10倍以上,在谈项目较2025年又增加好几倍,且在北美、海外多地区的份额持续提升,这远超市场整体增速。

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头部互联网企业、服务商及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数据中心锂电产能1.5GWh,根据在谈订单,明年计划再扩产1GWh,合计产能2.5GWh。

21世纪经济报道:看起来南都电源在产能扩张方面的态度是相对“保守”的?

刘成浩:南都电源在扩产方面的核心思路是业务定位与经营风格的双重选择。我们的核心业务是储能、通信电源、小动力,而不是单纯的电池制造商,产能规划严格匹配自身业务的市场需求,而非跟随行业整体预测扩产。

此外,南都电源的产品以“自有品牌+集成服务”模式销售,不是单纯卖模组。我们提供从电池到集成方案、全寿命周期服务的完整方案,需要确保产能与品牌订单匹配,这种模式虽然扩产慢,但走得更稳健,能保持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同时避免价格战带来的利润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南都电源在AIDC配储赛道的优势和技术壁垒是什么?

刘成浩:南都电源的竞争力来自先发优势、技术差异化、全球化布局三大核心。

其一是先发优势与技术验证。早在2019年,南都电源就响应北美主流数据中心客户需求,开发高压锂电替代铅酸的方案,历时3年完成沟通、测试、取证,2022年获得批量订单,经过3年试用验证,方案的可靠性、安全性已得到认可。

其二是技术差异化,走磷酸铁锂路线。北美市场曾以三元锂电为主,但过去5年三元锂电数据中心事故频发,南都电源采用磷酸铁锂方案,安全性更优,已成为北美市场高安全方案的代表。

其三是全球化布局。南都电源的高压锂电方案不仅覆盖北美,还在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欧洲等地区落地示范项目,市场覆盖广,且能适配不同地区的认证和需求。

未来公司会聚焦全球化服务、技术迭代、生态合作三大战略,确保在AIDC配储赛道的领先地位。

一方面加速全球化本地化团队建设,完善全球本地化销售和服务团队。数据中心配储需要快速响应,本地化团队能更好服务海外客户,提升客户黏性。

另一方面是深化技术迭代开发。深入理解AIDC配储的场景需求,持续迭代产品,比如跟进半固态/固态电池、钠电等新技术,确保方案的先进性和竞争力;同时从客户角度出发,优化方案的运维便利性。

此外,公司也正加强上下游生态合作,融入AIDC配储的生态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比如与绿电企业合作推进直供项目,与UPS厂商联合开发适配方案,扩大市场覆盖,目标是保持AIDC配储核心供应商的地位,持续抢占全球市场份额,享受算力增长带来的行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