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刷屏背后:机器人养老离我们有多远?

admin 阅读:60761 2024年04月24日

近日,《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一文在社交平台上刷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0多岁的教授胡泳,讲述了自己照护失能母亲的故事,其母今年85岁,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病,过去三年多,他被日复一日的“照护”工作裹挟,成为一名全天候护理人。

“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刷屏背后:机器人养老离我们有多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本的学术工作和个人生活遭到切割、压缩,并轨到“换尿布、擦屎擦尿、洗澡、洗床单、做饭的自动化程序里”。胡泳感慨说:“你曾以为生活是持续的,甚至可以添砖加瓦,而照护一位老人,则是必然的失败。你无法奢望奇迹,必须接受现实:你的付出在增加,却换来一个愈加衰老、离死亡更近的亲人。”

胡泳教授的情况绝非个例。随着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尤其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成为愈发严峻的社会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人,占全国人口15.4%。另据央视新闻报道,据测算,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已达4500万。

“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刷屏背后:机器人养老离我们有多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到这篇文章,许多网友感同身受,纷纷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相似经历。也有网友表示,长时间单调重复性的劳动最终会将自己和受照顾的人带入一个无望的境地,而AI不会,它发展到有基本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和图像行为识别就可以胜任,会比真实人类更适合这类工作。

在人工智能时代,让科技托举起老年人照护的议题,已经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科技巨头抢先布局

2022年8月底,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首次公开亮相了五台专门为服务老年人而设计的机器人,包括陪伴机器人、智能代步机器人、箱式递送机器人、辅助行走机器人、开放式递送机器人。在模拟场景中,机器人用机械臂送药,搭载老人遛弯,成为广场舞“领舞”……黑科技的硬核程度,已超出人们的想象。

近年来,在实地调研的积淀下,优必选已经与深圳蛇口和盐田招商观颐之家、上海松江新凯敬老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20家知名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同时也推出智慧康养云平台。

优必选所处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当下正展现出巨大潜力。GGII发布的报告预测称,预计到2026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这不禁让人憧憬,养老照护的巨大需求将会与机器人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今年1月,谷歌DeepMind与斯坦福联合推出的开源机器人Mobile ALOHA火爆全网,浇花、煮咖啡、收拾衣服、打扫卫生、给人刮胡子、逗猫都不在话下,除此之外,备菜、翻炒、出锅,烹制虾仁滑蛋、干贝烧鸡、蚝油生菜这三道精美的粤菜也轻松拿下。

2024年2月8日,谷歌DeepMind联合斯坦福重磅推出了成本不到20万元人民币的增强版本ALOHA 2。

谷歌DeepMind发布了相关论文《ALOHA 2:An Enhanced Low-Cost Hardware for Bimanual Teleoperation》,详细展示了ALOHA 2的具体改进。研究人员表示,与之前发布的ALOHA模型相比,新模型的物理精度更高,视觉保真度更高。逼真的模型允许快速、直观且可扩展的模拟数据收集。

以“模速空间——开发者的模力之源”为主题的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上,软银带来了迭代的pepper系列机器人。据软银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展台的pepper接入的是文心一言大模型,但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可以更换接口的大模型。

在场景上,pepper主打的是养老场景,能提供智能化的记忆训练和认知刺激服务,帮助老人锻炼大脑。对接大语言模型后,机器人是“行走的百科全书”,也能提供社交陪伴和情感支持,同时覆盖康复训练、运动指导。由于对接了血压仪、毫米波等设备,pepper还能对生命体征和指标进行监测,科学预警。

在AI遍地开花的2024年,各大玩家疯狂抢滩数字化养老行业,让人不禁期待,老龄化社会下,照护者的未来是否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IC photo

国内大力推进智能养老

在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近年也在快速升温。

2023年10月,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要“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张思锋在《智能养老是中国养老服务的必然选择》一文中表示,智能养老伴随新一代科技革命发展而出现,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进入以智能穿戴、远程监控等信息设备与技术为依托,面向独自居家或入住机构的老人传递检测、报警、提醒、信息的养老模式。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按照用途,智能养老机器人可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类。从养老阶段来看,健康和自理阶段的老人对陪伴机器人的需求较多,半自理和失能老人的需求主要为康复和护理机器人。

此外,报告显示,从渗透率看,我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国内智能养老机器人渗透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机器人价格高、体积大、性价比不高,家庭消费少,对养老院等B端机构来说也构成较大预算压力;另一方面,目前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功能尚未达到可以完全替代人工的水平,同时市场对机器人使用的伦理、安全性方面也存在担忧。

诚然,机器人的伦理、安全性方面的确有待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曾发布《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大量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调研并访谈了全国2000余位老年人,指出“老年人也有进行人际联结、感受人际温暖、有情感归属、不感到孤独的需求,有‘被爱’和‘主动去爱’的需求”。

人类情感需求复杂多变,老年人亦有情感需求。机器人虽然不会像正常人类那样因为重复劳动的工作而感到疲惫,也不会发脾气,但是它们缺乏人类的情感理解和共情能力,给予老年人情感关心与回应的能力较弱。

此外,不少人也表示,担心机器人、智能产品具有危害性,不能全部代替人工。甚至有人提出,如果有一天机器人伤害人类该怎么办。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并非凭空臆测。

2022年7月,俄罗斯一名7岁男孩在莫斯科参加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时,由于对手机器人认为男孩违反了规则,于是夹住他的手造成指骨骨折。

2023年11月7日晚,韩国一名40多岁的男子被正执行操作的机械臂挤压致死。据报道,机器人正在传输箱装的甜椒之时,该男子正在检查起重机器人的传感器,涉事机械臂因故障误把该男子认为是农产品货箱并用钳子实施操作。

“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后,解决了一些麻烦事,又将生出一堆麻烦事。”有财经人士感慨道。如何确保机器人的使用不会侵犯个人隐私、威胁人身安全等,需要制定合适的道德准则来规范机器人的行为,类似这些问题还需要社会学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思考和解决。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