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入持续增长 产业集群向“新”而行——陕西新质生产力动能强劲
陕西省财政厅近日发布消息,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健全财金协同支持政策,全面优化创新资源,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全面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其中,重点围绕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将支持百项左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让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具体生动实践。
用“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突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没想到年逾古稀还能创业成功。”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授、陕西埃恩束能碳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赵玉清万分感慨。他和团队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碳基超硬薄膜,可以广泛应用于切削刀具、电子工业、光学器件、医疗、新能源等领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陕西埃恩束能碳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获得3500万元的股权融资,目前企业估值数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们将在国内建立20家以上镀膜服务中心。”赵玉清说。
这只是西安交通大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3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累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4000余场,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300余项。“我们通过搭建‘概念验证+种子+天使’全链条转孵化体系,在陕就地转化成立205家科技型企业,累计融资金额超过4.6亿元。”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战略总监侯莹介绍说。
据了解,陕西将出台重点高校在陕孵化转化成果“一校一策”财政综合支持政策,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公开数据显示,陕西全省财政科技支出从2020年的56.4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4.2亿元,年均增长33.5%。
陕西将继续严格落实科技投入“只增不减”要求,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撑。特别是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领域予以重点保障,创新性优化项目、平台、人才等生产要素,推动新质生产力水平跃迁。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陕西创新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工作改革要求,用“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突破”。“全省145家单位8万余项成果实现单列管理,2万余项成果走向市场转化。”陕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依托资源禀赋布局未来产业
“凌晨三四点的机场,无人车依然活跃在物流一线,解决了人工车队倒班难题、司机短缺与生产不停的矛盾。”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平原向与会嘉宾展示企业在无人驾驶出租车、量产乘用车无人驾驶、无人物流、智慧城市服务等自动驾驶细分市场的应用前景。
4月15日,一场以“聚光陕西”为主题的光子产业链合作对接会在西安举行,9家陕西省属企业和来自全国的8家光子产业链企业,开展产业对接活动,促进光子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光子技术是未来信息产业的基石,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核心关键。陕西省依托自身光学科研基础,推动光子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对此,陕西立足资源禀赋,支持开辟光子、新材料、氢能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3年来,陕西省聚焦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没钱转”难题,深入推进“三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全面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
据此,陕西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资金引导作用,落实落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有效推动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2023年,全省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67万家,分别同比增长37%、33%。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未来,陕西将支持壮大航空航天、现代能源、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旱区农业、现代中医药、富硒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记者 王禹涵)
【纠错】 【责任编辑: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