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价格、流量“内卷”加剧,流通行业生产方式、服务模式亟待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2023年以来汽车市场的‘内卷’还在延续,并且进一步体现为价格的‘内卷’、金融的‘内卷’以及流量的‘内卷’。”5月2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在2024中国汽车经销商大会上表示,汽车产品和消费需求带来的深刻变革,正在倒逼产业体系和流通行业提升经营效率、加速业务转型。
在沈进军看来,2024年以来汽车市场所呈现出来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新常态更加明显,综合来看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一方面,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增强了市场信心和底气,以新能源、二手车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另一方面,行业产能释放过度和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并存,流通环节中仍存有一些堵点痛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4月,乘用车零售636.4万辆,同比增长8.0%。其中,燃油车零售391万辆,同比下降3.65%;新能源车零售243.9万辆,同比增长32.48%。
“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不能再惯性和单一地依靠扩张规模做增量,要更多地着眼于提升存量的质量效益,通过盘活存量来拉动增量,努力从存量中产生增量。”沈进军表示。
基于车市目前发展现状,协会方面认为行业应尽快调整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提升应对市场变革和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能力,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推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组合拳显效发力。
今年4月份,商务部等七部门正式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在沈进军看来,“以旧换新”是汽车产业的一场生产力变革,通过新旧动能的转换,加速培育和形成汽车市场新质生产力。
协会呼吁产业链各方共同将“以旧换新”作为现阶段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主线之一,产供销、政企民协同联动起来,支持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助推汽车生产和消费的高质量转型。
二是通过二手车诚信交易带动置换更新提速。
随着二手车新政的全面落地实施,专业经营主体全面开展二手车业务已经具备了条件,从政策层面已解决了经销商销售二手车像新车一样便捷的问题。
聚焦到市场层面,沈进军认为如何让消费者像购买新车一样放心地选购二手车,成为当前打破二手车市场发展根本性障碍的关键,其核心是要解决诚信交易的问题。
为此,汽车经销商应积极建设并完善交易车辆历史信息查询、认证二手车车况溯源机制以及二手车鉴定评估服务等内容,赢得消费者信任,从而活跃二手车市场,加快置换更新的速度。
“在新车经销商开展二手车业务的同时,二手车有形市场和车商也同样开启了对新车业务的拓展,这是市场的力量所引导形成的新态势。”沈进军判断,未来新车经销商和二手车商将会进一步融通发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是引入退出机制应对市场调整期的优胜劣汰。
“近期,我们也接到经销商反映,一些品牌特别是豪华品牌出现了很多问题,协会认为,越是在当下困难的时候,厂商之间越需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而不应该把包袱甩给经销商。”沈进军表示。
据悉,针对行业结构变化和产品转型的现状,尤其是过去以燃油车为主体的经销商,普遍存在的网点布局不合理、盈利能力不足和厂商关系紧张等问题,协会方面已启动了汽车品牌经销商退出机制的课题研究,旨在渠道退出时保障经销商的切身权益、维护品牌的价值,推动构建更加和谐的新型厂商命运共同体关系。
四是以营销创新提升渠道竞争力,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消费需求。
近年来,各大汽车品牌厂家都在根据自身品牌的特性,进行渠道方面的不同尝试,沈进军强调,厂家在渠道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兼顾好经销商的合法权益。渠道发展没有“最终业态”,不同渠道都需通过成本、效率、体验的优化,面对市场考验。
同时,在渠道布局上,协会方面认为随着自主品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也迫在眉睫。新车领域应以品牌厂家为主体,依托目的地国经销商体系来拓展渠道服务能力;二手车领域应当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机制,着力培育和形成专业化的二手车出口贸易商。
“在车市愈发‘内卷’的情况下,‘价格战’无异于饮鸩止渴,汽车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良性的营销模式创新。”
沈进军指出,从长远看,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加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销售服务模式将会真正激活消费需求,最终推动用户、品牌、经销商以及二手车市场的多方共赢。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汽车流通行业也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沈进军最后表示,面临极端复杂的环境考验和异常严峻的下行压力,行业需携手应对,以市场需求为靶向导向,加快调整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推动流通体系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中国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