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分化 次新股和“中字头”走强
周一,A股市场进入休整,银行、石油石化等权重板块表现相对强势,新能源等成长赛道则集体回落,造成三大指数分化显著。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2883.36点,跌0.92%;深证成指报8581.76点,跌2.06%;创业板指报1623.81点,跌3.49%。沪深两市合计成交8052亿元,较上周五缩量235亿元。
次新股板块崛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次新股板块昨日整体高开,此后高开高走掀起涨停潮。其中,上市仅4天的C美信盘中最大涨幅接近60%,收盘大涨24.86%。上海汽配、腾达科技、百通能源等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上市的次新股均涨停。
1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称,为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经充分论证评估,进一步优化融券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
中信证券表示,此次调整是继2023年10月融券保证金比例和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股份出借规则调整,以及2024年1月禁止融资买入证券用于偿还融券负债后的又一次融券业务规则修改。融券规则的持续调整,体现了此轮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改革向着深入细化的方向逐步落实。
据中信证券测算,自2023年10月14日证监会收紧战略投资者出借以来(截至上周五,下同),战投出借余额整体降幅近四成。其中,科创板战投出借余量从1.97亿股下降至1.27亿股,创业板战投出借余量从2142万股下降至492万股,对应两板块融券余额分别从223亿元和112亿元下降至153亿元和87亿元。该机构预计,本次新规落地后,科创板和创业板融券规模有望进一步下降至26亿元和80亿元左右。
上海证券报记者关注到,在融券机制持续优化的背景下,2024年以来新上市的13只新股均未出现融券卖出,融券余额目前均为0。去年10月之后上市的新股中,有接近八成股票融券余额为0,仅永达股份、中邮科技两股融券余额超过1000万元。
“中字头”个股活跃
上周以来,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表现持续活跃,成为引领股指反弹的重要力量。昨日,部分“中字头”个股继续走强,中成股份、中国海诚、中南股份等多股涨停,万亿市值的中国移动、中国银行均逆势飘红。
中金公司表示,在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中国证监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推动将市值纳入央企国企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市场对央企上市公司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认为,央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将成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过去10年,国企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央企国企基本面改善上,包括利润率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债务问题缓解和自由现金流改善。但是,这些公司估值仍进一步下行并维持较低水平,不仅相对民企存在折价,也明显低于海外龙头公司。
“本次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有望成为解决估值结构问题的关键。从中长期维度看,央企负责人或有动力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加大市场化机制建设,如加大回馈股东力度,适度提升分红比例和回购股票,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和优化资本结构。”李求索说。
中金公司判断,上市央企估值、市值均具备继续修复空间,可重点关注三条投资思路:一是资本开支相对较低、自由现金流较为优质、能够支持稳定高分红的央企;二是当前估值或市值水平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现金流或现金资产水平足以支撑回购股票的央企;三是具备并购重组预期的央企。
防御板块仍是主线
2024年以来,A股市场筑底震荡,红利资产等防御板块成为市场主线。在部分机构看来,未来投资者情绪有望出现边际改善,但在预期和信心完全扭转之前,市场可能还将沿着央企重估、低位股超跌反弹、房地产板块边际修复等方向继续演绎。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市场预期及信心完全扭转仍需耐心。当前市场进入数据真空期,后续市场可能因为政策面、投资者情绪、估值回升及资金流向等方面的边际改善而出现反弹,这些方面的积极因素近期均已出现。
汪毅认为,一些积极减少不良资产和贷款额的国有制造业企业,其生产率正在提高。“政策扶持+高市值+高红利”标的在大盘筑底反弹时期是具备安全边际的投资优选。
李求索表示,近期政策面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短期流动性风险逐步得到化解,指数具备一定的修复动能。但当前机构重仓的成长行业与中小盘风格整体表现偏弱,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待修复。配置上,短期结合政策变化寻找受益领域,可关注景气回升和红利资产的攻守结合。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