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水平
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出高度融合、智能化和生态化的特征,逐步从单点应用向全产业链深度融合转变。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能源、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高效运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所有41个工业大类。在网络架构、平台建设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解决方案,推动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随着5G商用加速推进,“5G+工业互联网”正实现规模化发展,是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
一系列相关政策先后出台,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到203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要求,建设可靠、灵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推动了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全面提升了制造业数字化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技术标准不统一阻碍了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和数据共享,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限制了高水平应用推广,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亟需得到重视等。对此,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应多维度、多路径同步推进。
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引导支持。进一步明确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路线图,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协调联动机制和相关法规标准体系。各级地方政府应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坚持“宽进”激发市场活力,“严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其跨越数字鸿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重标准制定,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标准不统一,犹如“语言不通”,将阻碍信息、数据在不同系统、不同平台之间的顺畅流动。在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建设方面,我国虽已取得显著进展,发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但标准的制定并非一劳永逸,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和完善。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制定的协同,形成通用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确保不同企业、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狠抓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协同融合。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和突破5G通信、边缘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工业互联网的性能和效率。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等要加强合作,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通过推广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实现从传统工业向智能工业跃迁。(段忠贤)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