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新零售” 阿里回归主业

admin 阅读:71381 2025年01月03日

为了聚焦主业,阿里巴巴正在加速减负。

告别“新零售” 阿里回归主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年1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及New 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告别“新零售” 阿里回归主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公开资料显示,高鑫零售旗下包括大润发、大润发Super、M会员店等品牌经营的大卖场、中型超市以及会员店业务。

这已经是一个月内阿里巴巴的第二起抛售。此前的2024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公告,公司与另一名少数股东同意将银泰100%的股权向由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购买方财团出售,所得款项总额约为人民币74亿元(10亿美元),预计因出售银泰而录得的亏损约为人民币93亿元(13亿美元)。

先后出售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无疑展现出阿里巴巴逐步退出非核心资产,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决心。单从交易价格来看,阿里巴巴似乎并不划算,但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不适合。

阿里巴巴2014年入股银泰百货时,后者是知名的高端百货且已经积累数千个知名品牌资源,在天猫起步阶段起到了关键性的托举和导入作用。如今,天猫已成功吸引了超过30万家品牌商入驻。而2017年入股高鑫零售时,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体系名单上,已经有了苏宁、三江、百联、欧尚、大润发等传统零售企业。

如同“围棋”一般,它们一起帮助阿里巴巴填补了在3C、数码、家电、快消、生鲜等板块的布局。但是,在电商进入存量博弈的当下,线下业务陷入困境之中,与阿里巴巴未来的业务方向并不匹配,出售也就在情理之中。

安邦智库研究员赵至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决策意味着,阿里巴巴在战略发展上告别了“新零售”,也就是减去非核心业务带来的负担,转而聚焦于互联网公司真正擅长的领域。

在他看来,公告中的93亿元是一大笔损失,但对阿里巴巴而言也是一笔不得不交的“学费”,此时出售线下业务也为时不晚。不仅显示了改革精简的决心,也避免让发展不达预期的非核心业务继续拖累自己的发展。

未来,阿里巴巴的核心战略是以AI科技赋能,聚焦用户需求,利用价格力带动增长。

图片来源:IC photo

“新零售”成为过去式

时间倒拨至2014年,彼时阿里巴巴做出了一个决定——参股银泰百货。在当时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看来,纯电商的红利势必逐步消散,未来新零售将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

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五新”战略:新零售、新技术、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其中,“新零售”是重中之重。阿里巴巴第二代掌门人张勇提出商业化操作系统的概念,希望将阿里巴巴线上的积累迁移到线下,试图造出一个线下的阿里巴巴。

所谓“新零售”,核心在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先进技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来提高传统零售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当时阿里巴巴声势宏大,几乎所有人都看好这家巨头,预测其会在“新零售”领域大展宏图。

但过去几年,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逐渐发生转变,线上消费几乎成为最主流的消费模式,零售业原有的商业模式直面巨大的冲击,“求变”似乎成为了自救的唯一路径。时代的脚步说变就变,即使零售业的玩家们这几年来费尽心思布局线上,依旧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

以高鑫零售为例,自2023年以来,其发展策略就聚焦在旧门店重构和新业态拓展,当时的高鑫零售掌门人林小海致力于把大润发打造成为消费者的线下体验中心和在线物流履约中心。但转型却始终面临内忧外患,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2022财年,其业绩首次出现亏损,到2024财年业绩表现更是惨淡。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业绩数据显示,高鑫零售收入725.67亿元,同比下降13.3%,年内亏损16.68亿元。

高鑫零售最新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其2025财年上半年营收347.08亿元,税后溢利1.86亿元,同比增加5.64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即便转型的成果刚冒头,也难以给董事会和投资者们更强的信心。

在目前的业务分布中,银泰百货、高鑫零售、盒马等被并入“所有其他板块”内。2024财年,这个板块的收入为1923.31亿元,比上一账年同期下降了2.4%。

在赵至江看来,“新零售”听起来是一个新词汇,但并不是新的东西,其核心是考验企业如何根据大数据打通各产业链的能力。阿里巴巴入局零售行业,主要还是靠资本优势和科技优势,真正具体到落地,其实和传统零售行业相比,还欠缺很多东西。

按照阿里巴巴的设想,“新零售”的商业模式是一场从内而外的数字化改革,以银泰百货为例,阿里巴巴希望其担负线上线下零售百货转型升级平台的使命,成为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百货公司,但改造却始终难有成效。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新零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阿里巴巴尾大不掉的窘境。如今梦醒时分,阿里巴巴果断割舍,逐步告别“新零售”业务。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阿里巴巴正在对其投资组合进行优化,以更好地匹配其长期发展战略。尽管短期内阿里巴巴会面临潜在亏损,但长期来看,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阿里巴巴可以释放更多资金用于其他更具增长潜力的领域。

回归主业

放弃“新零售”战略,从阿里巴巴“1+6+N”重组改革便早已有迹可循。

2023年以来,阿里巴巴就开始聚焦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开始“瘦身”,并确立了一个阿里巴巴集团,六大业务板块——阿里云智能、淘天、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以及高鑫零售、阿里健康、盒马、银泰商业、夸克等其他业务的“1+6+N”框架。

2023年9月,蔡崇信和吴泳铭正式履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CEO后,吴泳铭也宣布确立了“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重塑业务的战略优先级。其中,剥离非核心资产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实体零售业务。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饿了么、盒马、大润发、银泰商业等就频繁传出卖身消息。2024年2月初,在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曾就“阿里退出实体零售”传闻回应,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也不是我们核心聚焦的,如果能够完成退出的话,也是非常合理的”,他进一步表示,考虑到当前市场情况,退出需要时间慢慢实现。

不得不变,不得不卖,反映出这几年来阿里巴巴面临的困境。面对拼多多、京东、快手、抖音等新老玩家的竞争,阿里巴巴电商业务也面临挑战。2025财年二季度数据显示,淘天集团的营收较上一账年同期增长为1%。

2024年全年阿里的目标更加清晰,动作更加精准——聚焦互联网平台用户、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业务,即“用户为先、AI驱动”。自然而然,实体零售业务逐渐成为其指尖上的“倒刺”。因此,即使承受不小的商誉减值压力,甚至对集团利润空间产生较大影响,阿里巴巴也不得不忍痛“拔掉”这个倒刺。

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乃至回归阿里。在阿里眼中,淘天集团和云智能集团才是未来。一方面,筑牢电商“护城河”,另一方面,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希望依托阿里云业务加速在AI领域的发展,赋能各大业务,抢占市场先机。

在两大核心业务之外,增长较好的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也是阿里巴巴战略发展的次要重心,为其全球化商业网络扩张提供动力引擎——速卖通和阿里巴巴国际站乘风出海,进军全球电商市场,Lazada、Trendyol、Daraz则深耕本地,以本土化运营模式渗透本地电商。

或许现阶段而言,是阿里探索“创业2.0”的阵痛期,出售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只是纠偏的第一步,但阿里巴巴必须做出选择。

在江瀚看来,出售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并不直接等同于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退场。因为“新零售”战略是一个长期过程,阿里巴巴可能正在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其具体实施路径。甩掉成本包袱确实有助于阿里巴巴提升盈利能力,减轻财务负担。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