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勤生”的进博之约:与中国同行,与机遇同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月29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新华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 陈听雨 郑伟 周靖杰) 11月5日-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召开。今年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进博会,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其中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成为签约参展的八年“全勤生”。
这些“全勤生”都是在华深耕多年、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外资行业巨头。他们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纷纷表示,其所在企业不仅是进博会成果的见证者,更是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进博会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品展销会,升华为外资企业在华综合实力与长期承诺的“竞技场”与“展示窗”,集中呈现了外企对中国市场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共同期待,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和未来投下“信任票”。
从“老朋友”到“长期伙伴”
今年正值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建议谋篇布局之年,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令外资企业更加能透过进博会的窗口,感受到过去五年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

11月6日,观众在第八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高通展台参观。高通是进博会八届“全勤生”。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11月6日,参观者在第八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高通展台体验XR设备。 新华社记者 张子彧 摄
八届进博“全勤生”高通的展台已成为展示与中国生态伙伴合作成果的“样板间”。今年的高通展台上,“我们一起 成就人人向前”的参展口号十分醒目。“希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都能得到快速发展,推动‘成就人人向前’。”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从5G起步,到如今5G与AI在多个领域深度融合,进博会见证了高通在技术上的持续创新,也展现了高通携手中国产业伙伴所取得的合作成果。
在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看来,“八年来,进博会持续推动着中国与世界在产业共振、创新共融和生态共建上的深度互动,这对迎接当下全球挑战和AI浪潮意义非凡。作为进博‘全勤生’,西门子期待借助这一开放合作平台,携手中国企业将AI深度融入工业场景,以工业AI推动中国数字化与低碳化进程再上新台阶。”

赛诺菲展台 受访者供图
八年来,赛诺菲也从未缺席进博会。从“老朋友”到“长期伙伴”,赛诺菲与进博会一同见证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说,“作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进博会让我们看见合作的机遇,也让我们更加坚定扎根中国、携手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

11月6日,参观者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技术装备展区西门子展台与AI进行游戏互动。 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在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多家外资企业看来,“进博会就像是一座不断运转的创新动力厂,它将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到一起,并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肖松表示,“西门子参加进博会意味着能与中国伙伴一道,把科技创新的火花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实际成果。”据介绍,中国是西门子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西门子在华构建了由20个研发中心、20多个数字化创新赋能中心组成的生态体系。

ABB展台 受访者供图
ABB旗下的全球机械与自动化中心贝加莱,长期根植中国本地进行基础性研发创新工作,亮相本届进博会的创新产品,均是中国本地化战略厚积薄发的结果。“中国市场的创新优势是巨大的。过去,贝加莱在奥地利以外的地区主要承担销售和服务职能,而在中国市场是一个例外。我们早在十年前就在中国创立了研究院,进行基础性研发工作,正是这种长期的研发积累,使我们如今能厚积薄发。”贝加莱大中华区总经理李昕表示。
创新研发的驱动作用在医药行业尤为显著,为全球医疗健康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中国展现出巨大的创新潜力。近年来,中国凭借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领先的数字生态,逐渐成为全球基础研究和临床开发的关键枢纽,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价值,为疾病生物学和创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全球医药创新注入新动能。

瓦里安展台 受访者供图
连续八年参展进博会,瓦里安医疗大中华区总裁钱圣来对进博会推动全球创新落地中国的“加速器”作用感触颇深,“进博会不是简单的展品秀,而是创新成果从亮相到落地的桥梁。”她以去年首发的Ethos人工智能在线自适应放疗平台为例,“这款产品去年在进博会首秀后,今年4月便已获批上市,让中国患者几乎能与全球同步用上前沿技术,这就是‘中国速度’的体现。”钱圣来说。

11月7日,观众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拜耳展台参观。拜耳是进博会八届“全勤生”。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中国是一片创新的沃土,蓬勃的市场为创新的转化营造了优沃的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创新提供了政策利好,而优秀的人才为创新注入了澎湃动能。对拜耳而言,中国是全球创新核心的战略市场和重要的增长引擎,而进博会为拜耳的创新产品更快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按下了加速键。”拜耳大中华及东北亚区传播副总裁张蕾表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外资企业正深度融入中国本土生态系统,不断扩大从研发、生产制造到商业运营的端到端价值链,长期加码投入中国本土相关产业建设。
营商环境向好,共享发展机遇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十五五”规划建议要求,要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GE Vernova展台 受访者供图
通用电气能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欣认为,“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对外资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多,很多利好政策和法规不断出台,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持续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这也加深了我们在中国稳健发展的信心。”

阿斯利康展台 受访者供图
参展进博会的八年,是阿斯利康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拓展本土合作,加速创新的八年,也是其彰显从进博“全勤生”到“优等生”的进阶实践。“我们始终看好中国市场,未来将进一步把握中国机遇、持续发挥跨国企业桥梁作用,聚焦中国患者健康需求,不断推动科学与创新,与 ‘健康中国’同向同行。”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林骁说。
八届进博,八年之约。对于这些全球商业巨擘而言,“全勤生”不仅是一个头衔,更是一种姿态,一种承诺。这些八届进博“全勤生”外企是中国市场吸引力和潜力的生动体现。他们的持续参与,不仅为进博会带来了高质量的内容,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对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认可。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随着进博会越办越好,这场东方之约,未完待续。让我们共同期待,进博“全勤生”的名单未来不断扩大。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