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六大社交平台:推荐算法大起底,谁更能“操控”你的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 实习生 袁清渠 北京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竞争秩序,永远是常说常新的话题。尤其是在新旧产业交替的时刻。
在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互联网平台旧脚本的问题尚未解决,在存量竞争中矛盾越发突出;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故事里,亦充满了安全与治理的迷惑。
即日起,我们将推出《2024年竞争秩序场报告》,聚焦电商、社交平台和端侧AI三大领域,从过去一年的典型案例入手,梳理竞争秩序的裂隙与演变。这不是一份解决问题的清单,而是一份抛出问题的地图:哪些秩序出现了裂隙?又将如何塑造未来的市场格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算法的双重难题
推荐算法的本质是内容分发,旨在提高信息分发的效率。2012年,最典型的推荐算法产品今日头条诞生;2017年,抖音引入智能推荐算法。推荐算法从星星之火到烈火烹油,各大社交平台都开始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兴趣偏好和个性特征,精准预测用户的喜好,并构建出信息流式的内容推荐体系。
从工作原理来看,目前的推荐算法系统大多由三个要素组成:用户、项、用户对项的操作行为。
简单理解,“用户”指的是每个用户独特的兴趣特征、身份特征等等;“项”是用户与内容之间的相似性,比如算法会找到与某个用户兴趣最相似的人群,再给他们互相推荐一方感兴趣、另一方还没接触过的内容;“操作行为”则主要包括每个用户的点击、购买、观看、浏览数据。
在这些大数据的基础上,推荐算法能够越来越精准地“猜你喜欢”,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其争议点可以归纳为客观上的“不安全”和主观上的“不安全感”。
一方面,推荐算法是平台提高用户黏性的主要竞争手段,它越能精准向用户推荐符合其偏好的内容,用户看到的信息就越单一,长此以往可能停留在算法构造的“过滤气泡”中。而且推荐算法和个人数据紧密相连,数据隐私泄露的风险也可能加剧。
另外,推荐算法越来越能“读人心”,而透明度没有及时跟进。面对新技术的艰深造物,公众难免会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
需要提到的是,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平台在实践中有追求算法多样性的内在动力,因为用户能消费更多种类的内容和商品,反而是更利好平台商业变现的做法。国外学者在研究算法成瘾问题时进一步发现,平台留住用户的最好方式其实是“提供两条不感兴趣的内容,再提供三条感兴趣的内容”,这种间歇性的“内容奖励“会让人们产生更多多巴胺,心理原理类似“老虎机”的赌博成瘾过程,因此带来的算法成瘾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测评:“算法透明”长路漫漫
针对信息茧房和上瘾问题,2024年11月,国家网信办下发的《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相当明确:严禁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不得强制要求用户选择兴趣标签,不得将违法和不良信息记入用户标签并据以推送信息,不得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内容推送。规范设置“不感兴趣”等负反馈功能。
结合专项行动的要求,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的推荐算法的合理性进行了测评,测评分为算法可解释性、用户自主性、防沉迷措施三个方面。
在算法可解释性上,目前只有微博对推荐内容给出了非常简略的原因解释。在“关注”页面,如果刷到了纯粹由算法推荐的博文,顶部会有一行小字解释:看到该内容是因为您关注的好友“xx关注了”或您关注的好友“xx点赞了”。至于为什么在众多内容中算法选择推荐了这一条,并没有给出更多维度的解释。
与此同时,微博、哔哩哔哩都采用了相似的兴趣标签管理设计:长按一条内容,可以看到“减少xx用户”“减少xx频道”“减少xx标签推送”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条内容在算法中的分类,也让用户更便捷地管理算法偏好。但微博和哔哩哔哩也因此没有设置统一的、全方位的偏好管理页面。
(图:微博的推荐内容解释和“不感兴趣”页面)
这就说到了在自动算法面前,用户能掌握多少自主性的问题。测评发现,小红书、快手、抖音都有统一的标签管理页面,用户能在这些页面里调节每种内容的算法推荐强度,内容标签约一百种。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标签管理页面的入口都隐藏很深,比如抖音的点开步骤为:Tab栏中的“我”→右上角的“设置”→“更多功能”→“使用管理助手”→“内容管理”,五步操作后才能进入最终页面,而且“使用管理助手”的名字也很难让普通人直观理解含义。相比之下,快手的“内容偏好设置”直接放在了侧边栏。
(图:抖音“内容管理”页面 )
用户需要能够关闭“个性化推荐”,已经是近三年反复提及的要求。将个性化推荐的开关放在“隐私设置”中,也是较为普遍的做法,但测评仍然注意到两个问题:一,关闭入口隐藏较深,起码需要经过四次操作,并且几乎每一次操作都需要下拉到页面最底部;二,所有平台的个性化内容推荐和个性化广告推荐都需要分开关闭,甚至有些关闭按钮在完全不同的目录中。比如,抖音的“个性化广告”在单独的“了解与管理广告推送”功能里。
最后,在防沉迷问题上,视频平台的措施相对完善——抖音和哔哩哔哩都有单独的时间管理功能,用户可以为自己限制使用时间或者设置提醒。而其他平台只有用户打开青少年模式后,才能使用类似功能。
秩序规则:监管与自治双线并行
从政策与监管行动、平台自主治理三方面来看,社交平台在2024年有不少新秩序的建立。
在算法治理上,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去年年末四部委联合发起的《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按照规定,2024年11月24日至2025年2月14日,将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重点问题,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
随后,多个社交平台平台发布了回应举措。
抖音在2025年1月3日发布了拟推出的10项措施。针对算法透明度问题,抖音表示会在2025年建设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和线下公示展厅,面向社会“全面深入地”公开抖音的算法基础运作原理、运营机制,也将对外公布各类热点榜单的计算原理和机制。
1月3日,小红书也在回应中表示,用户可在小红书App内“隐私设置”-“个性化选项”下了解个性化推荐算法的运行原理,并可自主开关个性化推荐功能。如果用户对推送内容不感兴趣或希望减少某些信息推送时,小红书建议用户长按笔记内容,点击“不感兴趣”,并反馈具体原因。
同日,B站在平台内的社区公告发布了3项治理措施。为避免信息茧房、同质化推送等问题,将提高用户自主选择权,在用户反馈面板新增“此类内容过多”“推荐过”的反馈理由,用户可通过负反馈来降低某类内容的展现密度。
1月4日,微博宣布7项具体措施,其中最直观的变动是热搜解释标签:微博将对热搜榜单中前 50 位的热词增加简明直观的解释标签,主要是为了展示每个热词的热度来源与上榜成因。
参考资料:
[1]QuestMobile. 2024年新媒体生态盘点:五大平台覆盖10.71亿用户,内容商业化进入爆发期. https://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1871401635281997826
[2]新榜.2024内容创作者生态报告.https://www.newrank.cn/article/detail/28550
[3]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算法向善与个性化推荐发展研究报告. http://ai.ruc.edu.cn/docs/2022-01/d69416554eef44a0bcab6e419809f0d6.pdf
[4]洪延青.“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中的推荐和决策算法的工作原理. https://mp.weixin.qq.com/s/isahuFq_9giq9WF14E0gHg
[5] Bader A. Ali. Hanady M. Abdulsalam. Sabah Almadani. Paul Manuel. A study of a hybrid Fogg-Hook based social media addictive algorith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uwait Society. https://doi.org/10.1016/j.jer.2023.0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