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加码外卖大战,美团的“围城”时刻

admin 阅读:31426 2025年07月08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陶力、易佳颖 实习生王野 上海报道  进入7月,猝不及防地,外卖“补贴大战”骤然升级。

安静已久的美团,终于在7月5日吹响反击号角,出手发放了大量的免单券和大额优惠券。当日晚间,美团宣布其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大关。

而就在三天前,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将在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此举被业界解读为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对美团发起的“强势防守”,避免重蹈在社区团购等新兴市场被对手甩开的覆辙。

阿里加码外卖大战,美团的“围城”时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在7月3日发布公告,计划发行本金总额约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票息可交换债券,交换标的为旗下阿里健康的股份。此举无疑将增强阿里巴巴在AI、电商出海及即时零售战场的资金储备。

从高频的外卖市场切入,平台都希望借此推动那些低频、高客单价的商品销售,从而带来整体盈亏的平衡。

阿里加码外卖大战,美团的“围城”时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即时零售的行业大战,银河证券研究院研究所副所长、消费组组长何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即时零售的本质是履约能力包括快递、外卖等形态,而不是真正的电商交易。它满足的是消费者希望有人帮忙跑腿购物的需求,其本质类似于快递服务。消费者通过平台下单,快递员根据需求在本地购买商品并送达,因此这类商品覆盖的品类还是有限的。“以家电行业为例,即时零售适合的是小家电、3C等品类,而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型家电,难度是比较大的。”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看,当下的闪购切入电商市场还处于早期,但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却不得不提前防守,加固其护城河。

500亿元补贴加码

阿里加码外卖大战,美团的“围城”时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7月5日,离淘宝闪购7月2日启动500亿补贴仅三天,淘宝闪购官宣订单数超过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过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2亿。

在淘宝闪购上,日订单量突破百万的城市数量在过去一周翻了一倍。整个市场的日订单总量也迅速攀升至2亿单。此次阿里率先出击守住“即时零售”核心阵地,防止美团闪购进一步侵蚀淘天在电商领域的份额。

与此同时,阿里加大了内部的生态协同力度,将饿了么从“送外卖”升级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入口,复制美团模式。还利用支付宝、淘宝、高德的流量入口,为即时零售业务导流,提升转化效率。

这无疑也是在向市场传递决心,明确表态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寸土必争。美团在关停年亏损40亿的美团优选后,资源全面倾斜至即时零售核心业务。2025年美团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闪购”日订单量突破1800万单,占美团总单量20%,其中非餐饮品类同比增速达23%。

从“外卖到家”到“万物到家”的转变,美团依托日均超9000万单的外卖高频流量,将“即时配送”业务由原先的餐品外卖,无缝衔接到了非餐品类。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显著加剧,也导致了短期内行业整体盈利承压。高盛在7月3日更新的报告中预测,基于阿里和京东对用户的补贴,未来几年不太可能回到美团占75%,阿里占25%的两强垄断格局。

同时,高盛认为,美团日均单量将从今年的7800万单上升至8600万单;阿里的日均单量从4400万单上升至6200万单。但是高额履约成本,也会侵蚀一部分平台的利润。

“我们观察到,线下流量主要集中在部分商家,比如一些走高端市场有调性的西餐厅很多都倒闭了,但小酒馆、大排档等小餐厅的流量非常高。这反映出线下很多门店的流量或自然客流在下降。因此,它们需要通过与线上平台合作,获取线上向线下导流的那部分流量,让消费者无需到店即可购买,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天风证券分析师曹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线下业态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线下租金也应随之下降。前置仓不需要满足自然客流量大的要求,成本相对较低,也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方式,可能是未来电商发展的方向。

对于大平台来说,只要主要竞争对手发力的市场,必然会去跟进,但并不代表已经看清楚方向。眼下,京东七鲜加速覆盖京津商圈,美团前置仓扩至千个,但成本与体验平衡仍是核心难题。

打持久战?

受到平台补贴的影响,线下商家也开始迎接泼天的流量。

上周末,美团突如其来的发券,让咖啡茶饮门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爆单”。

“这都低至零元购了,家家品牌都爆单了。”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这对门店也是极大的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单量,能不能及时履约。

在各社交媒体平台,到处是晒出的门店中订单堆积成“小山”或如“瀑布”般挂在墙头,而相对应的是消费者家中也装得满满当当的冰箱,甚至有消费者晒出订单,表示一天点了8杯奶茶。

门店爆单/受访者供图

Tims天好咖啡外卖负责人介绍,在外卖大战的推动下,多家门店订单量暴增,有门店涨了3倍。借助平台流量可以快速覆盖非门店周边的消费者,尤其是办公区、住宅区等场景。

美团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了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截至当晚20时45分,美团内网显示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了1亿单。

对于平台间的竞争,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乐见其成。“消费者薅到了羊毛,我们增加了订单。”有咖啡品牌市场负责人表示,“新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增量,当然会对旧有平台有影响,但总体来说,是有增量的。同时,平台间的相互竞争,其实是增大了商家的话语权。本来是不敢对平台大小声的,现在可以拿着A平台政策,和B平台谈。”

上述种种也给一线外卖骑手、店员们带来了陡增的压力,产能与效率如何平衡,依然要看长远,而不是仅仅集中在某几天。

“新入局者和跨界竞争者的持续涌现,验证了行业中潜在竞争长期存在。”对此,浙江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袁哲指出,无论餐饮还是零售,行业主体是遍布线下的实体商户,供给高度分散,实体商户可以依据自身发展所需切换平台。和商户类似,用户、骑手等参与方,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平台,用户可以多方比价比质,骑手也可以通过众包的形式,在多平台灵活接单。“各方都有自主选择权,企业才有动力持续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共同做大行业规模。”

三家混战,谁会是真正的赢家尚未可知,但即时零售的新业态已意有所指,未来,供应链的深度整合能力将成为竞争壁垒。平台需要加强与区域经销商、前置仓和品牌商的合作,提升医药、美妆等非标品的即时供应能力。

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不过行业前三名的市场总份额已从2020年的82%下降至67%。

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赵溪也表示,拿出真金白银直补,而不是让商家出血,平台应通过担当一定的产业责任,来激活行业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