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AI基建投资,阿里云要做“AI时代的Android”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陶力 杭州报道
从电商到云+AI,再到超级人工智能(ASI),在AI战略的全力投入,让阿里巴巴再次回到巅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月24日,在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明确阐述了AI时代下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他表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而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大模型将取代传统OS,成为连接用户、软件与AI计算资源的中间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云栖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陶力/摄)
他宣布,公司正积极推进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比2022年提升10倍。
这一目标预示着阿里云算力投入将指数级增长,为迎接超级人工智能(ASI)时代做准备。此前公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76%,表明AI投入已开始产生实效。
受到上述信息的刺激,资本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回应。截至9月24日下午4点,阿里巴巴港股股价上涨超9%,市值一日增加近3000亿港元。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的AI战略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同。但与此同时,AI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无论是火山引擎、百度还是腾讯等科技巨头均在加大投入。
对于市场态势,阿里云智能集团首席技术官周靖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客观来看,阿里云是全球少数几家在大模型和云计算方面都能够做到全栈自研,并能联合创新的云计算公司。“所有的创新是联合在一起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今天模型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系统的竞争;云的竞争,也是模型的竞争。”
在他看来,综合能力的协同以及全栈自研的能力,正是阿里云在AI领域建立的护城河。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开源和新的大模型技术,让开发者也能够使用起来并与他们的应用场景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整个AI产业的发展。
阿里云升级全栈AI体系
当天的大会还释放了重磅信息。阿里云宣布和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领域达成合作。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Physical AI软件栈,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等全链路平台服务,进一步缩短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周期。
截至9月24日下午6点,阿里巴巴美股盘前股价也上涨近10%。
所谓Physical AI,是AI技术向物理世界延伸的分支领域,旨在通过融合多模态感知、空间关系理解和物理规则认知 ,使AI能够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其典型应用包括人形机器人、高级别自动驾驶等需要与物理环境交互的系统。
吴泳铭在演讲中表示,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2025云栖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陶力/摄)
“AI时代,大模型将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吴泳铭说,超级AI云需要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全栈的技术积累,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阿里云将持续加大投入,迎接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吴泳铭宣布阿里云重磅升级全栈AI体系,实现从AI大模型到AI基础设施的技术更新。阿里云将全力打造成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2025云栖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陶力/摄)
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对比2022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这意味着阿里云算力投入将指数级提升。
当下,在AI基础设施上,阿里云围绕AI进行了软硬全栈的协同优化和系统创新,已初步形成以通义为核心的操作系统和以AI云为核心的下一代计算机。过去一年,阿里云AI算力增长超5倍,AI存力增长4倍多。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全面升级的阿里云AI基础设施也意味着阿里巴巴的AI战略全面走向落地。会场展示了阿里云从底层芯片、超节点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分布式存储、智算集群到人工智能平台、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的全栈AI技术能力。
无论是巨额的资本开支还是与英伟达的合作,都是阿里云为实现其核心战略而采取的关键举措。巨额投入用于建设更强大的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以扩大规模和降低成本;而与行业龙头英伟达合作,则是为了获取顶级的AI算力与技术,抢占人工智能市场的先机。
两者结合,共同服务于阿里巴巴布局AI的战略目标。
成为AI时代的“Android”
资本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回应。
9月24日,阿里巴巴港股全天大涨9.14%,股价创下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市值一日暴增近3000亿港元。9月阿里巴巴股价已累计上涨超四成,年内涨幅接近翻倍。截至发稿,其总市值达到3.32万亿港元。从美股层面来看,当地时间周一,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ie Wood)管理的方舟投资(Ark Investment)也重启对阿里巴巴(BABA.N)持仓,这也是四年来的首次。
这意味着,全球资本市场也开始重新评估中国龙头科技公司,并展现了对阿里巴巴AI转型方向和前景的认可。如何从电商巨头向AI巨头迈进,从吴泳铭的演讲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考和战略。
(2025云栖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陶力/摄)
吴泳铭表示,未来通义千问将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此外将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他认为,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某种程度上看,股价的上涨也有短期消息刺激的因素,但是阿里云在大模型能力升级方面确已取得显著进展。
在云栖大会现场,阿里巴巴推出Qwen3-Max,并被称作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模型”。目前,Qwen3-Max-Instruct的预览版在LMArena文本排行榜上位列第三,超越了GPT-5-Chat。
因此,出海也成为下一步的重要战略,要成为AI时代的“Android”,阿里云必须走到更远的地方。
当天,阿里云宣布了新一轮全球基础设施扩建计划:将在巴西、法国和荷兰首次设立云计算地域节点,并将扩建墨西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迪拜的数据中心。
(2025云栖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陶力/摄)
全栈AI能力,有望同步复制到海外市场。它包括底层算力、云计算和大模型三个层面,全球在这三个层面同时有布局的公司,目前只有阿里巴巴和Google。
“我们通往ASI一系列链路,现在还在第二个阶段,能够去做各种工具的使用。但这中间还有很多的问题,还在亟待去解决。想要到第三个阶段,让模型去做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这中间还有很多技术的难题。”周靖人寄望于明年,在这一方面的技术能有更大的突破。
招银国际证券指出,当下市场对中国AI相关的投资叙事展现出更高热情,AI对业绩中短期实质性变现进展或有望为估值水平提供支撑。根据市场轮动的经验,及中美两边的科技股发展趋势,中国互联网公司估值或仍有修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