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开通 单程只需18天

admin 阅读:44231 2025年09月25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开通 单程只需18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月23日凌晨4时48分,随着“伊斯坦布尔桥”轮从宁波舟山港启航,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经白令海峡,单程18天左右,比传统航线缩短22天。


海杰航运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李晓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该航线航线直通段只需要18天,对比中欧班列的“25天+”、苏伊士运河航线的“40天+”,以及目前因红海危机绕道非洲好望角的航线“50天+”时效,运输效率在国际贸易中极具竞争力。因此目前市场反响极佳,首航舱位全部订罄。

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开通 单程只需18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还透露海杰航运下一步将在冬季非可航窗口内打造“东欧快航”的产品,实现两个季节航线的联动替代和持续发展,计划于2026年投入更多的冰区加强船舶运力,初步实现夏季通航区间的固定航线布置。

在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开通之前,中欧班列在波兰口岸刚刚遭遇一场大堵塞。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最重要的陆路货运通道,中欧班列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后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枢纽,再分拨至欧洲多国。但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于当地时间9月12日起暂时关闭,直至9月25日才重新开放。这一期间,受影响中欧企业无数。

铁路部门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中欧班列至今开行11万列,在境外形成了北中南三线并行、海陆互联的局面,从国内128个城市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也途经亚洲11国100余个城市。

目前相较于途经中亚、南亚与中东地区的通道,途经波兰口岸这条通道是北中南三条中欧班列通道中最重要的一条,也是最稳定、货运量最大的一条通道。我国消费电子产品、家电和日用小商品大多通过这条路奔赴欧洲广袤的市场。

但波兰口岸的暂时关闭也提醒了中国企业,需要对物流线路做多手准备。“我们也是考虑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格局扭曲,物流供应链应对的挑战也层出不穷,”李晓斌表示,这条航线所经区域政治经济形势相对稳定,减少了海盗、拥堵以及战争等风险隐患,可以提升航运公司船队航行的安全系数,确保中欧供应链第三通道安全。

记者了解到,这家总部设在新加坡、由中资控股的海杰航运(Sea Legend Shipping)原本名不见经传。但是该公司利用2023年的红海危机崛起,如今又将运力投向北极航道,市场嗅觉灵敏。

据Alphaliner最新统计,海杰航运实际控制运力约1.7万TEU,全部为中国船厂建造的冰区加强型船,此次投入北极航线的“yi’s Istanbul Bridge”轮2023年便在其俄罗斯合作方Safetrans Line旗下完成过一次试航,为其积累了冰区航行与破冰船协同经验。

李晓斌表示,这条航线最大的优势是航程短,运输效率高,时效快,也能让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成本大幅降低。“通过北极航线,业务的库存量可以大幅降低40%,资金占用相应大幅削减成本,更快的供应链相应速度可以跑赢市场竞争。”

他还指出,北极航线的海况温度非常适合热敏货物和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商品运输,其实很适合“新三样”(锂电子、光伏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出口。

据悉,首航的货物有不少是浙江的电子消费品,以及宁德时代的新能源电池、万华化学化工品等。记者了解到,除了江浙一带的货源,这条航线也从福建、上海、青岛、大连等地收货。

李晓斌向记者透露,下一步,海杰航运将在冬季非可航窗口内,通过加快打造“东欧快航”的产品,继续提供给客户中欧物流通道,实现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海运+铁路的联运产品,可以在25天的时效内到达中欧班列各个通行的站点,实现两个季节航线的联动替代和持续发展。“长期看,我们计划于2026年投入更多的冰区加强船舶运力,初步实现夏季通航区间的固定航线布置(周班或者双周班)”李晓斌称,该公司会在通行实践基础上完善新造冰区加强型船舶的规范和设计,通过冰区加强集装箱船队的建设,努力实现中欧北极航线全年通航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