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华强方特执行总裁尚琳琳:加大《熊出没》电影投资
眼前的尚琳琳非常淡定。
她是华强方特执行总裁、方特动漫总经理、《熊出没》总制片。鉴于电影市场的激烈变化,尚琳琳的这种淡然显得有些奢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背后,有着基本面支撑。
“熊出没”系列电影已经推出十一部了,总票房超过85亿元,第十二部正在推进中。如此规模的系列电影,在国内堪称唯一。从衍生品打造来看,《熊出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不能回避的是,电影市场正在走向更残酷的两极分化。《哪吒》火爆之下,在今年清明档,票房同比下滑55.1%,档期内没有爆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另外,华强方特的主要营收来源乐园业务处于波动状态。财报显示,2024年,华强方特主题公园的营收同比减少3.06%至56.53亿元。当期,在《熊出没·逆转时空》超20亿元票房等利好下,华强方特营收同比增长3.62%至69.1亿元。
此外,包括爱奇艺、光线传媒在内的娱乐巨头,均宣布进军主题乐园市场。这或许会给华强方特相关业务带来压力。
市场变局下,华强方特去向何方?2025年4月,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期间,尚琳琳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
尚琳琳。资料图
关于《熊出没》
《21世纪》:电影市场走向更显著的两极分化,这对《熊出没》的项目节奏有影响吗?
尚琳琳:我们没有过多考虑这样的问题。
更多考虑是,《熊出没》马上就要迎来第十二部了,其实压力越来越大。难点在于,怎么样去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主角还能怎么成长,故事类型还有哪些创新?
此外,看《熊出没》的孩子长大了。《熊出没》原来更多是由一个儿童IP成长起来的,所以更多关注的是儿童和家长群。这几年,《熊出没》的观影群体里,完全不带孩子的成年观众比例在逐年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熊出没电影的质量逐年提升,得到了不少青年观众的认可,当然另一方面也是一部分看《熊出没》的观众长大了。
越来越多的成年观众,也对《熊出没》提出了更高的一些要求。像我们内部,今年《熊出没·重启未来》上映之后,也做了很多的一些复盘和讨论,下一步的电影和今后的电影会更多关注一些成年观众的视角,去跟成年观众去做一些链接和共情。
《21世纪》:《熊出没》核心受众究竟是跟该IP一起长大的观众,还是新的适龄小朋友?
尚琳琳:我们一直立足的是合家欢。
当然,儿童关注和成人关注会有一些矛盾,就要看题材和故事的选择是否可以兼顾。像迪士尼动画也专注于合家欢。
我们的定位一直都没有变。所以不会为了儿童,就完全不管长大的这批熊粉。也不会只专注这批成年观众,以后的儿童观众我们全不要了。
我们一直希望的是可以兼顾两个群体,做面对全年龄观众的合家欢电影。这几年的市场调研也验证了这一点,75%以上的观众认为《熊出没》电影是适合全年龄观众观影的。
《21世纪》:随着市场走向两极分化,对于新的《熊出没》大电影,投资是否会变多?
尚琳琳:会。
创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故事开发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观众的欣赏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如果不进步,就落伍。我们每年的视效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
视效和故事都会有更多投资。
《21世纪》:宣发成本会有变化吗?
尚琳琳:春节档打得越来越激烈了,所以成本还是会有一些上涨的。这取决于说到底有多少项目杀入春季档。
《21世纪》:《熊出没》会考虑做微短剧吗?
尚琳琳:我们会开发新的IP来做,不会用《熊出没》。《熊出没》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形式。
因为《熊出没》的特色是幽默搞笑接地气,但微短剧更强调剧情的连续性,甚至很多的悬疑和反转。所以还是希望会利用一些新内容和新IP去探索这一赛道。
《21世纪》:《熊出没》有新的内容载体吗?
尚琳琳:最近在探索VR大空间,这也是华强方特正在打造的一个产业板块。
目前方特的VR大空间《南极探秘》已经在十几家方特乐园落地,后续会逐渐地走出方特公园,并且也会有更多的不同内容。VR大空间我们可以做整体项目的创意开发、内容的制作、多种交互和互动打造360度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21世纪》:《熊出没》IP变现还有哪些空间?
尚琳琳:我们IP开发做得非常早,有自己的系统化版权运营团队。
现在的后续衍生品,实现包括食品、饮料、文具、玩具、服装二十多大类全覆盖,上市产品3000多种。不光《熊出没》《赵琳的探险日记》等自有的IP,我们跟国外合作的《奇迹少女》等合作IP也做了大量的后续衍生开发。
我们应该算是在海外市场走得比较早,也走得比较好的一家企业。目前,项目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种语言,我们的动画电影也全部翻译成本地语言,内容也会适度做本地化调整。这些都是真正给当地的主流观众去看的。方特的动漫作品已经进入了迪士尼、奈飞等主流媒体频道,在全球70多个国家的影院持续上映,在德国、英国等地都创造了中国电影当地最大的发行规模。此外我们也在帮助更多的一些国内电影走出去,像《风语咒》《济公之降龙降世》等作品,在华强方特海外渠道的助力下已经发行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主题乐园
《21世纪》:市场激烈变化下,华强方特对于新IP打造节奏有变化吗?
尚琳琳:对我们来讲没有影响,我们仍然在开发一些新的IP。
我们正在培育和开发全新国潮3D动画电影《英歌》。我们还有一些新的剧集在开发,《赵琳的探险日记》《龙与萧逍》等新的IP都在推进。
《21世纪》:随着市场变化,会刻意控制新IP数量吗?
尚琳琳:现在还没有去做缩减。因为华强方特本身的产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健康,还是希望把想要开发的IP都全力开发好。
《21世纪》:如何看待2024年华强方特主题乐园收入下滑?
尚琳琳: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影响。游客的数量是上去了,但是单个游客的消费额少了。海外市场其实也面临类似问题。
《21世纪》:有新的电影公司,乃至内容平台都在进军主题乐园市场。这会给华强方特带来压力吗?
尚琳琳:文旅其实是一个很专业的行业。就像我们做影视一样,文旅尤其像主题公园这样的一个行业,涉及的技术、专利,方方面面是很复杂的。例如主题公园我们涉及的专业就有几百个,既要懂艺术,也要懂技术,里面有大量的像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特种设备、特种车辆、建筑设计、工程设计这样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不是说想做,或者单纯有IP,就可以做得好。
《21世纪》:有一些头部公司会觉得,从外部挖人可以很快解决所谓专业壁垒问题。你怎么看?
尚琳琳:我们的壁垒不在于只是简单的有人,它涉及各种体系协同。这都是需要时间、包括经验的积累的。专业化的事情建议还是交给专业化的公司去合作,包括IP的资源共同去打造可能会更好。
大家都在谈实景化娱乐,都在谈影视的落地。但是,如果落地的不是一个好的项目,或者不能很好还原IP的内容并且和落地项目的设备和技术充分结合,那游客就会不满,它可能就是对IP的一个消耗。
《21世纪》:近期有员工被其他公司挖走吗?
尚琳琳:目前感觉到还好。对方特来说,我们一直是被挖角的对象。但做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比较体系和专业化的一些公司,而且还要沉得下心来去做研发和培育。我们也有很多同事走了之后又要回来。
《21世纪》:现在市场环境下,主题乐园还会继续扩张吗?
尚琳琳:原有的公园肯定会更好地去做运营,新的项目仍然去拓展。但是有不同的类型,现在也会做相对规模小一些的主题公园项目。
《21世纪》:如何定位华强方特?
尚琳琳:我们是一家文化加科技的企业。方特的根子是技术企业。方特所有的这些游乐园的设备,都是自主开发的,有自己的创意院、研究院和设计院,有自己的制造工厂,有各种特种设备的制造资质。这些让我们有非常强大的技术基础。